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资料链接】

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综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教师用书 DOCX   3页   下载0   2023-08-08   浏览175   收藏0   点赞0   评分-   3103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资料链接】 第1页
“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资料链接】 第2页
剩余1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资料链接 “用散文笔法写新闻” ——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 陆永稳 中国新闻文本写作是不断发展、完善、变化的。从最早的古文体例到后来形成的新华体,都是应时而起,为时而作,与时俱进的。在新闻文本写作中,穆青的“用散文笔法写新闻”的尝试、成功和倡导,在中国新闻界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其新闻通讯代表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对其散文笔法进行解析,以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和启发。 1963年,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开始提倡“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他说:“现在,有的同志在尝试着用散文笔法来写新闻,我个人是赞成这种尝试的。”“比如可以不一定写导语;也可以不一定要有新闻根据;可以夹叙夹议,既有形象的细节描写,又允许有简短的议论和记者的感受;在选择角度的时候,既可以从领导角度来写,也可以从群众角度来写。突破那些不合理的束缚以后,那一套令人生厌的新闻语言也可能随之改变了。” 1964年12月,新华社为了摸清河南受灾情况,穆青派记者周原去受灾最重的豫东采风。偶然的机会, 周原来 到兰考县,了解到焦裕禄的事迹,并深为震撼,马上向穆青汇报。此前,1964年11月《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已发表过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写的焦裕禄的人物通讯。穆青还是觉得有重新采访、重写的必要,并于1965年12月17日带着新华社记者周原、冯健等人抵达兰考,再次深入县乡基层、群众和干部中采访,掌握了第一手真实材料。在耗时一年又两个多月的采访、座谈、写稿、改稿,七易其稿后,1966年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随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感动全 中国! 作为穆青最重要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材料真实感人,应该说没有焦裕禄的真人真事和真情真意的这些客观事迹存在,无论穆青等人有什么神来之笔都写不出如此之文。但是,同样的人、事,穆青等人写的人物通讯就非同一般了。下面试就其文按照散文笔法的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榜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思想红线” 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 叫作 “红线穿珠”了。这就是所谓的“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文由八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可以独立成篇,而且各部分都有自己的主题思想,但是这八
“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资料链接】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