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源自【教师用书】
关于单元研习任务
必修下册
第
八
单元
一
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拳拳之心见于字里行间。认真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围绕“责任与担当”的话题,小组选定一个议题
(如“古代士人的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等),各自准备发言提纲,召开一次专题讨论会。
本任务
旨在落实人文主题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作品中体现的古代士人的担当精神,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建构自我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代优秀的士人,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在其位,则积极建言献策,以期有补于
世
用;不在其位,仍能心系庙堂,时时牵挂国事,以各种方式表白心迹。本单元所选文章的作者,魏征、王安石、杜牧、苏洵,或是治世能臣,或是文人典范,其立身处世皆有可为楷模、值得学习之处。他们所写的文章,不论是上书陈事,还是剖白心迹,或者是就史事发表议论,均是有感而发,有为而发,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字里行间可见其对国家的拳拳之心。学习本单元,应从这一方面切入,通过知人论世,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把握写作意图,借助文本的阅读,体会作者的责任担当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责任与担当”是单元的人文主题,也是这一单元的主题情境;认识作品中士人的担当精神,提升自我修养,是任务的目标;专题讨论会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具体形式。因而,召开专题讨论会,不是外在于单元课文的活动,不应泛泛而谈,而应充分结合本单元课文,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如《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先从君道之根本谈起,可见其深谋远虑;第
2段末句“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运用典故、比喻,颇具思辨性,言辞恳切,足见良苦用心;第3段“十思”中,“思知足”“思知止”“思三驱以为度”直指唐太宗日渐骄奢的问题,可谓大胆而直接。这些都可看出魏征直言敢
谏
的担当精神。
为完成这一任务,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支架,比如引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文,理解作
者的观点,体会贯注在字里行间的对国家的赤诚之心或对道义的矢志坚守;还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背景材料,了解作者的精神品格,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把握文本与现实的对应性。
二
国家兴盛之时,居安思危,大胆谏言,防微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关于单元研习任务【教师用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