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
八
单元
·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资料链接
新词新语与社会文化
李燕
崔健有首歌写道:
“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
当我们面对大量涌现出来的新词新语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据统计,
2012
年的第
6
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收录了近
3000
条词语,其中包括
“
给力、微博、团购、山寨、宅男
”
等新词。近年来涌现的新事物、新概念、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人们的新观念通过这些新词、新义、新用法,得以充分反映。面对如此纷繁复杂且接踵而至的新词新语,我们又了解多少?
1.
新词新语的历史分期
新词新语是相对于语言系统中已有的词语而言,包括词、固定短语,也包括产生了新意义、新用法的词语。词语是社会的记录,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想的不断涌现,都需要产生新词来表示。
每个时代都创造出属于各自时代的新词新语,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正因为如此,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各个时代的新词新语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
1
)
20
世纪
50
年代的新词新语
20
世纪
50
年代,流行于社会的词语,常常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如
“
阶级成分
”
一词,源于解放后中国社会大体上被划分的五个等级和几十种成分,包括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凡是填写与个人有关的表格,如招生表、招工表、调工资,乃至住院、外出住宿登记等,都要填写
“
个人成分
”
。
1951
年是大规模的思想改造运动的开始,出现了新词
“
脱裤子
”“
割尾巴
”
,用以针对知识分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知识分子听不惯
“
脱裤子
”
的说法,又改称
“
洗澡
”
。
“
爱人
”
一词,表示夫妻之间的互称。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全国的城市人流行称呼配偶为
“
爱人
”
。在解放前,这个词本来用于指称为了革命事业而共同奋斗又具有爱情关系的男女同志,后来在解放区用以指配偶。新中国成立后,这一词在全国范围迅速流行。
“
最可爱的人
”
一
词源自朝鲜战争。中国派出志愿军赴朝抗美援朝,作家魏巍从朝
鲜战场归来后写下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
最可爱的人
”
从此成为志愿军战士的美称。
在
50
年代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还出现了
“
全国粮票
”
和
“
大锅饭
”
等新词。
1955
年
10
月,实行粮食以人定量供应后,粮食部发行
“
全国通用粮票
”
。从此,票证范围之广、地域之宽、品种之全、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在世界上极为少见。
“
大锅饭
”
一词与
50
年代的
“
大跃
新词新语与社会文化【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