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刍议【教师用书内容·资料链接】

文学类(综合) 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刍议 教师用书 资料链接 DOCX   5页   下载0   2023-05-16   浏览235   收藏0   点赞0   评分-   4387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刍议【教师用书内容·资料链接】 第1页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刍议【教师用书内容·资料链接】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内容源自【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 第 八 单元 资料链接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刍议 林木 《谏太宗十思疏》作于贞观十一年正月 (此据《贞观政要》卷一,《资治通鉴》作四月),是 魏征的代表作之一。 首先,本文所谏“十思”,其实质归结为一点,就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代表了魏征治国施政的根本主张。唐朝初建,叛乱未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百废待举。朝臣们在如何立国施政问题上是有争议的。唐太宗曾回忆道:“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魏征认为,“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德礼诚信,国之大纲”。 (见新旧《唐书》本传)“竭诚则吴越为一体”,不然,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魏郑公谏录》卷一“谏讨击冯盎”条载: 太宗曰:“初,岭南诸州咸言冯盎反,人皆劝朕须振兵威。言者既多,不能无惑。唯魏征以为千石之弩,不为鼷鼠发机;大国之师,岂为蛮夷兴动。胜之不武,不胜为笑。但怀之以德,必不召自来。朕命一介使人,遂得岭表无事,不劳而定,胜于十万之师。” 对外偃战、怀柔、靖边,对内轻赋税、减徭役、息兴作、远奸佞、慎刑罚、奖耕织、重教化、任贤能,这些积德义、施仁政的具体内容,都是他鉴于隋炀帝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大兴土木,荒淫暴虐,冶游无度,以致身死国亡的教训,在谏议疏奏中提出的 (详《贞观政要》《魏郑公谏录》及《续录》)。尽管封德彝等一班朝臣反对,他坚持认为只要“积德义”,重教化, “ 大乱之易治,譬饥人之易食也 ” 。(《新唐书》本传)“帝纳之不疑,至是,天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东薄海,南逾岭,户阖不闭,行旅不赉粮,取给于道。帝谓群臣曰:‘此征劝我行仁义既 效矣。惜不令封德彝见之。’” (《新唐书》本传)事实证明,魏征这套与民生息、无为而治的办法是合乎国情、顺乎民心的。 其次,本文所谏“十思”,是以“居安思危”为纲的。这一思想,也贯穿魏征其他谏疏奏议中: 自古亡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理忘乱,所以不能长久。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遂能留心政道,常如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 (《魏郑公谏录·对帝王有盛衰》) 祸福相倚,吉凶同域,唯人所召,安可不思。……若能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 (新旧《唐书》本传《第三疏》) 由于魏征正确地总结了历朝历代帝王盛衰兴亡的教训,所以他对祸福、安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刍议【教师用书内容·资料链接】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