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一)
统编版 必修下 第一单元
高一年级 语文
主讲人:马媛媛
北京汇文中学
孟子,名轲,邹国人,公元前 372年 ~公元前289年。
受学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成为儒家曾子、子思学派
的继承者,并发展了这一学派。
“(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史记》司马迁)
孟子思想中最值得称道的四点:
仁政思想
民本思想
性善论
涵养论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告子下》)
第一部分:
“齐宣王问曰:”至“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第二部分:
“曰:若寡人者,”至“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第三部分:
“王说,曰:‘《诗》云:” 至“王请度之!”
第四部分: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其若是,孰能御
之?”
第五部分: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至“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
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春秋霸主
子曰:“晋文公 谲而不正, 齐桓公正而不谲。” (《论语· 宪问》)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论语· 宪问》)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
曰:“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
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论语· 宪问》)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
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春秋霸主
不得已 wàng,行王道统一天下
安民,养民
没有人能够抵御。
课文内容 二人讨论的主
要内容是什么 ?
孟子的观点是什么 ?
孟子表达观点的方式 是什
高一语文(统编版)-齐桓晋文之事(一)-2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