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docx

齐桓晋文之事 导学案 学生用 统编版 必修下册 DOCX   7页   下载0   2023-03-17   浏览210   收藏0   点赞0   评分-   4648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docx 第1页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docx 第2页
剩余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 齐桓晋文之事 》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 自学案 提供资料,了解孟子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等思想 2.读通、读懂文言文,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3.整体把握文意,梳理文章段落大意 4.赏析《孟子》文章的语言特点、论辩技巧,分析人物形象 自 学 案 一、积累文化常识 孟子 (约前372-前289),名 轲 ,字子 舆 ,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城东南),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文章行文 坦露 , 喜笑 怒骂,绝不做吞吞吐吐之态。文字通俗流畅,无生硬语,又喜欢使用层层叠叠的排比句式。这样就形成了《孟子》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富有气势、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横行无阻。 《孟子》 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哲学、伦理和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仁政 :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他提出的理想社会是一种 黎明不 饥不寒、老者安享晚年之乐的小康景象。他对当时某些统治者的行为提出尖锐的批评,甚至斥责为“率兽而食人”。同时对君主的个人绝对权威表示否定。“君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这样的话,在专制强化的后代就没有人敢说了。 二、写作背景 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他多次到过齐国,尽管他先后受到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礼遇,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业。即位后任用名将田忌,孙膑等。讨伐魏国获胜,后又攻打燕国等弱小国家,最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本文记录了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保民而王。 三、初读(重点积累文言知识) (一)诵读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在练习本上书写课文中易错的字词;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尝试翻译课文。 (二)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教 学 案 一、导入 战国时期,齐国实力雄厚,齐宣王在稷下广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列强纷争,各诸侯国君野心勃勃地追求霸主地位。有一天,齐宣王就向孟子询问称霸之事。具体情况如何呢? 二、结合教材注释,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加点的词。 1.齐宣王问曰:“ 齐桓 、 晋文 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 徒 无 道 桓 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 未之闻 也。无 以 ,则 王 乎?” 2.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 保 民而王, 莫之能御也 。” 3.曰:“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1.2课《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学生用.docx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