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赏析【必修下册教师用书内容】

齐桓晋文之事 赏析 必修下册 教师用书 DOCX   5页   下载0   2023-04-23   浏览267   收藏0   点赞0   评分-   3922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齐桓晋文之事》赏析【必修下册教师用书内容】 第1页
《齐桓晋文之事》赏析【必修下册教师用书内容】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内容源自 【 必修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 《齐桓晋文之事》赏析 卢元 这是《孟子》七篇中少数 千 字以上的长文之一。虽然形式上全属对话,实际上却是一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的政论文 。 它 全面、集中地反映了孟子的 王 道思想,即行仁政、 “ 保 民而王 ” 的政治主张,也充分体现了孟子善辩、善 譬 的语言艺术和 纵横捭阖 的文章气势 , 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 一。 兹举其要者予以鉴赏 。 1 . 高屋建瓴 , 片言居 要。 战国时代,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都想以武力兼并别国,于是就出现 “ 争地 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 (《孟子 · 离娄上》)的惨烈局面,给人民带来严 重 的灾难。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 之父威王 曾两次大败魏军(一为前 353 ,于桂陵;一为前 341 ,于马陵),并以善于纳谏著称,有 “ 战 胜于朝廷 ” 之誉(《邹忌讽齐上纳谏》) 。 宣王本人也曾攻破燕国都城(前 314 ),威震诸侯;并且继承其父威王遗业,在稷 下 (齐都城临淄 稷 门附近地区) 扩置学 宫,招揽文学、游说之士数 千 人,任其讲学议论 。 孟子这时也正以客卿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宣王野心勃勃,很想凭武力称霸中原,所以劈头就问孟子 “ 齐桓 晋文 ” 之事,其用心至为明显 。但 是孟子是极端鄙视 霸 道的,曾说 “ 五 霸 者,三王之罪人也 ” (《孟子 · 告子 下》) 。 他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高瞻远瞩,独倡王道,意在反对暴政,反对战争,提倡仁爱,提倡礼义,借以缓和矛盾,发展生产,从而达到天下统一、长治久安的目的。这是符合当时人民的愿望的,也表现出孟子对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民的深切同情。现在面对宣王的问题,该如何 回 答呢? 桓 文之事,孟子并非真的不知(在《论语》和《孟子》两书的其他篇章中都有所评价),而是不愿讲,不屑讲;可是如果直接这样 回 答,那么谈话就无法再进行 下去, 而孟子要想说服宣王行王道的意图更是无法实现 。 于是孟子一方面保持他的 “ 说 大人则 藐 之,勿视其巍巍然 ” (《孟子 · 尽心下》)的豪迈气概,另 一方面又巧妙地采用 “ 求 同 ” 的战术,设法把对方引入自己所要劝说的范围之内 。 他用 “ 仲 尼之徒无道 桓 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 的话,就轻轻把宣王的问题推掉;接着又用 “ 无以, 则王乎 ” 一 语,把问题拉到自己铺设的轨道上来:真有 一 种 高屋建瓴 之势, 尽管宣王対王道并不热心,可是他有 “ 辟土 地, 朝秦楚,莅中国而抚
《齐桓晋文之事》赏析【必修下册教师用书内容】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