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文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深化理解,有意识地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语法知识,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把握本文中孟子提出的主要观点,理清其迂回曲折的论辩思路,体会其论事说理的技巧和表达
风格
。
3.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从不同角度思考其深层底蕴,并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思考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
难点
学习重
难点
1.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文意,有意识地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语法知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把握本文主要观点和思路。
2.学习难点:领会孟子论事说理的技巧和表达
风格
;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鉴古观今。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课前学习任务:
1.诵读全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胡
龁
觳觫
褊
小
彼
恶
知之
忖度
便
嬖
莅
中国
惛
放
辟
邪
侈
畜
妻子
豚
彘
庠
序 孝
悌
3.积累本课中的重要文言知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
课中学习任务
一
听读文本,把握内容思路
(一)解读题目,了解背景
1.解读题目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题目中包含春秋时期的两位霸主——齐桓晋文。
齐国
齐桓公
第一个称霸,紧接着
晋国
晋文公
第二个称霸,后世把他们二人并称“齐桓晋文”。
“齐桓”: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春秋五霸之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日益强盛。
“晋文”: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晋献公之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第二十二任君主,文治武功卓著。在赵衰、魏武子、
介
之推等贤才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事”:就是用武力称霸于诸侯的事业。
他们实行的是“霸道”,文中齐宣王以此为话题,而孟子转移了话题,谈论“王道”之必须,“霸道”之不可行。
2.社会背景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是诸侯之间争斗不息、兼并不断的时代,
“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
(《孟子
·
离娄上》)。
“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
;
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
务
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见齐宣王的。
齐宣王,
妫
(
guī
)姓
,
1012《齐桓晋文之事》2导学案-统编版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