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高一语文(统编版)-六国论(二)-2PPT课件

国家云课堂 北京空中课堂 必修下册 PPTX   28页   下载0   2023-10-12   浏览253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753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高一语文(统编版)-六国论(二)-2PPT课件 第1页
高一语文(统编版)-六国论(二)-2PPT课件 第2页
剩余26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六国论(二)统编版 必修下 第八单元 高一年级 语文主讲人:李倩男北京市第二中学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31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割地态度对比割地结果对比比喻论证土地数量对比 不赂者以赂者丧3齐国“与赢而不助五国”燕国 “义不赂秦”“用兵”“以荆卿为计”赵国“义不赂秦”“用武”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朗读并体会:表示感叹词句蕴含的情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为:动词,治理为……所……,表示被动 一篇议论,由《战国策》纵人之说来,却能与《战国策》相伯仲,当与子由《六国论》并看。——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百一十三 听读并思考:苏辙围绕中心论点如何展开论证?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思考: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且:连词,表示递进,可译为“而且”、“况且”。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腹心之疾腹心:比喻要害处。疾:疾患。腹心之疾:生于要害部位的疾病,比喻严重的祸患。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思考:本段的论证层次。 提出当时之士“不知天下之势”对“势”进行解说分析不知“势”带来的后果提出
高一语文(统编版)-六国论(二)-2PPT课件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