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庖丁解牛》课文解说【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论述类 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必修下册教师用书 DOCX   2页   下载1   2023-06-24   浏览193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214字   12积分
《庖丁解牛》课文解说【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第1页
《庖丁解牛》课文解说【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第2页
内容源自【 教师教学用书 】 《庖丁解牛》 课文解说 本文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所谓“养生主”,意思是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在该篇的开头,有一段话可视为全文的总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殆 已!已而为知者, 殆 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接下来就用几则寓言加以阐释,《庖丁解牛》就是其中的第一则。 寓言的开头,先写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手按,肩靠,脚踩,膝抵,动作何其自如;皮肉筋骨,轻快分离,节奏何其美妙。整个解牛的过程如同一场充满美感的乐舞表演。“解牛”在庖丁那里,可以说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项艺术。 接着写文惠君的赞叹 ( 同时也是询问 ) ,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同时也引出庖丁对“所以然”的解释。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越了技术的层面。接着 依次讲 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所见无非牛者”,即仅能看见牛的外部形态,与一般人无二;第二阶段是“未尝见全牛”,即认识到牛的内部结构并能将其视为可以拆解的东西;第三阶段则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下刀、运刀都可以避实就虚,得心应手。达于“道”境的外在表现就是一把用了十九年、解了数千头牛的刀,“刀刃若新发于 硎 ”,特别是与良 庖 、族 庖 的用刀情况一比,高下立判;其本质原因则是“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尽管已经达于“道”境,但每次遇到筋骨错杂之处,依然会谨慎从事,心存戒惧,动作亦为之轻微迟缓;成功解牛之后,在满足的同时也还是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妥善保藏。 末段以文惠君的话点题。“庖丁解牛”和“养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庄子认为,人世间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应该像庖丁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像躲避牛身上可能使 刀口钝折之处 一样,躲避那些可能伤害自己的矛盾,顺着“天然”的缝隙,游刃有余地处世,这样才能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这是与孔孟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完全不同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固然有回避矛盾 的一面,但也提醒我们不要强行、妄为,仍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启示,不可一味以“消极哲学”看待。 和其他许多寓言一样,“庖丁解牛”给我们的启示已经超出了寓言讲述者最初的命意范畴: 一切事物都有其客观规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善于总结,按照规律办事;把握规律之后,面对具体问
《庖丁解牛》课文解说【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