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谏太宗十思疏》2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 教案 导学案 同步学案 教学课件 同步作业 答案 详解 DOCX   6页   下载276   2024-04-19   浏览146   收藏767   点赞1939   评分-   3317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谏太宗十思疏》2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1页
《谏太宗十思疏》2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2页
剩余4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文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深化理解,有意识地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语法知识,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把握文本主要观点及现实针对性,感悟作者勇于直谏、匡世济民的担当精神,并在思虑周详的说理中领会其高超的劝谏艺术。 3.理解“创业易与守成难”“善始繁与克终 寡 ”的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明确“居安思危,善始虑终”的重要性并思考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 难点 1.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文意,有意识地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语法知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把握本文主要观点和思路。 2.学习难点:领会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鉴古观今,在“创业与守成”“善始与克终”的问题中,明确“居安思危,善始虑终”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劝人难。 劝位高 权重之人,更是难上加难,稍有不慎便会触及逆鳞,性命难保。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 上疏 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太宗赞其“诚 极 忠款,言穷切至”,并承认自己的错误“公之所 谏 ,朕闻过矣”,而且“置之几案,事等弦韦”,成为了 太 宗“知得失”的铜镜。今天我们就一起共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领略作者高超的劝谏艺术,感悟其深切的体国之心,济世之情。 二、学习任务 预习任务: 1.诵读全文,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长 ( ) 浚 ( ) 塞 源( ) 殷 忧( ) 载 舟覆舟( ) 虑 壅 蔽( ) 黜 恶( ) 谬 赏( ) 宏 兹 九 德( ) 2.结合注释 和工具书 ,疏通文意。 3.积累本课中的重要文言知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 学习任务 一 听读文本,把握内容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魏征(580-643),字玄成 ,巨鹿人。唐代政治家,以直言敢 谏 著称,史以“诤臣”称之。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李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劝降李 勣 。授太子洗马,辅佐 隐 太子李建成。 贞观元年(627年),授 谏 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地区。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校定 古籍。迁侍中,册封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宜, 累授左光禄 大夫、太子太师,册封郑国公。直言进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贞观十七年(643年)去世,获赠司空、相州都督, 谥号文贞。 2.社会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 时作
8151《谏太宗十思疏》2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