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
(二)
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
积累
文言知识。
2
.
归纳
孟子“保民而王”的
具体措施。
3.
理解孟子的社会理想,并产生自己的思考。
4
.
了解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感受
孟子的论证魅力
和人格魅力。
【课前预习任务】
1
.
结合注释熟读文本,了解文意。
2
.
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课上学习任务】
一
、
继续上一课时的学习,
将
表格填写
完整
:
课文内容
二人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孟子的观点是什么?
孟子表达观点的方式是什么?
齐宣王的态度(变化)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齐宣王问曰”至“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霸道而王还是保民而王?
观点:“保民而王”
。
方式: 开门见山。
有兴致——不耐烦
第二部分:
“曰:若寡人者”至“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宣王可以保民而王吗?
观点:有可能。
“是心(不忍之心)足以王也。”
“乃仁术也。”
方式:
举例论证
好奇——高兴
第三部分: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至“王请度之。”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原本想讨论)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最终讨论)
观点:“王之
不
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为”即推恩。
方式:排比修辞,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高兴——好奇——沉默
第四部分: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至“其若是,孰能御
之?”
第五部分:
“王曰:“吾
惛
,不能进于是矣!”至“然而
不
王者,未之有也。”
二
、
归纳概括孟子的社会理想
,
尝试做出
评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一
、
请
仿照示例给
本文中出现的“之”“若”“诸”三个
词语做
文言
卡片。
示例:
御
实词,动词。
义项1
.
抵御
例句: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义项
2
.治理
例句: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1
.
之
(1)
实词,动词
。
义项: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
(2)
实词,代词
。
义项: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
(
3
)
虚词,助词
。
义项
1
_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
义项
2
_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
义项
3
_______
例句:
高一语文(统编版)-齐桓晋文之事(二)-3 学习任务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