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桓晋文之事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能力提升+链接高考
三步提升
建议用时:4
0
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基础达标
基础达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无罪而
就
死地
就:走向
B.以小易大,
彼
恶
知之
恶:怎么、哪里
C.百姓皆以王为
爱
也
爱:爱惜
D.王若
隐
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痛惜,爱怜
【答案】C
【解析】C项,爱,吝惜,舍不得。
2.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刑于寡妻 ②
王说,曰:……
B.①是
罔
民也 ②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
C.①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②抑为
采色
不足视于目与
D.①
盖亦反其本
矣
②然后从而刑之
【答案】D
【解析】A项①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②
同“悦”,高兴
。B项①同“网”,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②同“斑”,“斑白”即花白。C项①同“途”,道路;②同“彩”,彩色。D项①“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②无通假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为
肥甘
不足于口与?
轻暖
不足于体与?
B.
五十者可以
衣
帛
矣
C.然后从而
刑
之
D.德
何如则
可以
王
矣
【答案】A
【解析】A形容词作名词,肥甘,指美味的食物/轻暖,指轻软暖和的衣服;B名词作动词,穿;C名词作动词,处罚;D名词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4.对下列句子的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坐于堂上(“于堂上”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B.将以
衅
钟(“以衅钟”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C.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标志词“见”)
D.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答案】B
【解析】B项,本句是省略句,“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宣王询问“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却说“仲尼之徒无道
桓
文之事者”,其目的在于巧换话题,化被动为主动,掌握谈话的主动权。
B.孟子用“缘木求鱼”的比喻论证了齐宣王要以区区
之齐去战胜
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做法愚蠢,再以邹楚之战类比以一齐而战诸侯,
指出齐胜绝无
可能。
C.课文最后一段,孟子提出了实行王道的举措:首先要“制民之产”,再在富民的基础上教化百姓。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没有的事情。
D.本文较为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归顺,就能天下无敌。这一政治主张被齐
1012《齐桓晋文之事》5分层作业(解析)-统编版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