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2024届南充零诊】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小题
①对中华民族先民而言,解决时间问题的唯一方法只能到天上去寻找,这个工作就是观象授时,即观测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来确定日、月、年。《尚书·尧典》载,羲和专管“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是负责观象授时、制定历法的官。
②“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龙是上古时观象授时的重要星象。龙本源于中国传统二十八宿天文学体系中由角、亢、氐、房、心、尾六宿星官所构成的形象,而“见龙在田”所描述的则是龙星伏没后,位于龙角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重新升起的天象,民谚称其为“龙抬头”,原始历法以其为一年中新的农事周期开始的标志。唐孔颖达对“文明”的解释是:“天下有文章而光明。”文章即礼乐教化,这里意在强调文德的彰显,文德的产生和观象授时关系密切,上古文献对此还有清晰表述。
③长期的观象实践使人们懂得,先民虽和时间从无约定,但其每每如期而至。如果龙抬头可以作为立春节气的标准天象,那么人们发现,如果人们在某年的立春观测到“见龙在田”,那么百年甚至几百年后,仍然可以在同一时节观测到同一天象。假如先民通过立表测影决定时间,那么这种对应关系将更为固定和持久。一年中正午最短的表影当在夏至。人们发现,如果他们在某天正午测到了夏至,那么经过三百六十五天就一定还可以测得夏至,十年如此,百年不变,千年如一,从无爽差。于是人们通过这种对时间的长期观测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先民以为“至信如时”(战国竹书《忠信之道》)。“天则不言而信”(《礼记·乐记》),可见时间最能体现“信”的德行。
④天文学的知识在古代是最先进的知识,人们一旦掌握了天文学的知识,就可以通过观象授时来实现对整个氏族的统治。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观象授时直接的作用就是会决定农业的生产,观象授时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会决定整个氏族的命运,因此对于农业经济来说,作为历法准则的天文学知识具有首要的意义,谁能把历法授予人民,他就有可能成为人民的领袖。《尚书·尧典》开篇就叙述帝尧命令羲和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歌授人时”。事实上,当观象授时作为王权政治的基础存在之时,人王的权力源于天授的认知便自然产生了。“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论语》),意思是天时和历法必须由你亲自来掌握,你要好好地把握住你手中的这个圭表。“中”就是圭表,就是立表测影,这些都可以看出天文学和王权的一种关系。
⑤最早的天文学,实际是一种政治天文学,而天文学实际最早也就是一种政治统治术,它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它是被统治者所利用的,因此,中国天文学官营的性质,就是早期天文学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夏代晚期的青铜钺是王的一个权杖,是王权的象征。这个铜钺上绘了一个图像,是用绿松石画的两个同心圆,两个同心圆之间还有用十字组成的图像,外圈有十二个,内圈有六个。这是历法的一些内容,在王权的仪仗上绘刻这些内容,它就明确地显示了天文学和王权的一种联系。
(选自《春节历法与观象授时》《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从有史可考的时代开始,天文学和文明相关联,同时和政权关系密切,官方也设有专门负责观象授时的职官。
如果把龙抬头作为立春节气的标准天象,那么这个标准天象和标准时间的对应关系在相当长时间内稳定不变。
在古代,天文学知识是最先进的,是历法制定的准则,掌握了天文学知识的人在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夏代晚期的青铜钺刻绘有用绿松石画的两个同心圆等图像,这些图像是历法的一些内容,是王权的象征。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第②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夏小正》:“正月:启蛰。雁北乡。雉震响。鱼陟负冰……时有俊风。寒日涤冻涂……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县在下。”
《周易·大有》:“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此处,“火”即为大火星,是位于苍龙星象中心的授时主星心宿二。
《易经》:“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古人借星象占卜吉凶,如“景帝三年,天北有赤者如席,长十余丈,或曰赤气,或曰天裂,其后有七国之兵。”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天文学知识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首要作用,观象授时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古人对天文与人文之间的固有联系认识得非常早,同时对德行修养有着相应追求。
随着诚信观念的形成,先民开始认识时间和诚信的关系,产生了时间为信的思想。
观象授时易产生帝王的权力源于天授的认知,可以说最早的天文学是政治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