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小题。
材料一:
赞曰: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竞其工拙。逮乎钟、王以降,略可言焉。钟繇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然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选自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材料二:
夫学书之法,先于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联,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尝作是书,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见繇,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每作一撇,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每作一屈折,曲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骤。状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虬龙之蜿蜒,谓其妙也;若鸾凤之徘徊,言其勇也。摆拨似惊雷掣电,此乃飞空妙密,顷刻沉浮。统摄铿锵,启发厥意,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博识之流,显然开朗。
(选自王羲之《启心章第二》)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框中填写相应位置的序号。
然其体则古A而不今B字C则长D而逾制E语F其大量G以此H为瑕
下列对文中加粗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赞”,赞叹、赞美,同成语“不赞一词”的“赞”意思不同。
“逮”,及、等到,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意思相同。
江表,即江外,在古代中原人看来,江南地区在长江以外,故江南即江外。
“播”,传扬,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仁者播其惠”的“播”意思相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材料一评论王献之和子云的书法,认为他们的书法作品一个缺少创新,一个则缺少大丈夫的豪气,都是名不副实。
材料一认为王羲之的字,一点一画都极其工整,整体看,像云烟弥漫、玉露凝结,笔画似断实连,让人在游玩之余消除疲倦。
材料二认为如果笔画平直呆板,字写得像摆算盘珠子,上下前后方正整齐,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书法。
材料二中王羲之认为好的书法应该遒劲有力,还能使蒙昧的人逐渐感到心情顺遂,使博识的人更加通达开朗。
把文中画线标蓝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2)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
材料一、二都谈到了魏晋书法家钟繇,各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