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2023届成都二诊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
由于
(摘编自冯友兰《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作者指出“中国哲学是一种入世的哲学”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持该观点的人并未深入理解中国哲学的精神。
按中国哲学的看法,只有圣人才会在人世和出世两极对立中寻求综合,“内圣外王”是对圣人品格的概括。
中国哲学所探讨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它既注重实际,又有深刻性,具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双重特征。
金岳霖认为,哲学家一旦停止心灵的操练,生活在哲学体验之外,自我就会抬头,内心的宇宙意识就将丧失。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从本文的论证中,既可看到哲学精神对哲学家的影响,也可以发现哲学家对哲学精神的塑造。
文章第三段以“白马非马”相关看法为例,说明中国哲学总是以不同形式与政治思想相联系。
文章援引金岳霖的论文肯定了中国哲学家的追求,表明研究哲学与智力无关,重在培养品德。
文章有破有立,从中国哲学的精神内涵及讨论主题等角度廓清了人们对中国哲学认识的误区。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金岳霖观点的一项是(3分)
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孟子认为“得道”是关键,只有“得道”才能“人和”,才能在征伐中获得胜利。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时人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发出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慨叹。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强调要正确判断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他在《传习录》中指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