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小题。
材料一:
先生名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世为桐城姚氏,端恪公文然元孙也。少家贫,体羸多病而嗜学。四库馆开,刘文正公、朱竹君学士咸荐先生,遂为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书成,当议迁官。
文正以御史荐,记名矣。会文正薨,先生乃乞养归。
归里后,主梅花、钟山、紫阳、敬敷诸讲席,凡四十年。所至,士以得及门为幸。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虽学术与先生异趣者,见之皆亲服。纪文达撰《四库书目录》,颇诋宋儒,先生直斥其妄。先生貌清臞,神采秀越,澹荣利,有超世之志。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礼恭亲王薨,遗教必得姚某为家传。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轨刘海峰继之论者谓:“望溪之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先生则理与文兼至。”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称“桐城派”。
(节选自《清先正事略选·卷一》)
材料二:
安庆府治,始于南宋嘉定年,黄勉斋先生之所营建。此府学之兴,亦必始勉斋矣。恭维我列圣御宇,以朱氏之学训士,而勉斋,朱子之高弟也。其守此郡,以朱子之学教于一方。虽当时支撑江、淮,戎马之间,不竟其志事,而其意可思也。
昔当朱子时,有象山、永嘉①之学,杂出而争鸣。至明而阳明②之说,本乎象山,其人皆有卓出超绝之姿,而不免贤智者之过。及其徒沿而甚之,乃有猖狂妄行,为世道之大患者,夫乃知朱
子之教之为善也。近时阳明之焰熄,而异道又兴。学者稍有志于勤学法古之美,则相率而竞于考证训诂之途,自名汉学,穿凿琐屑,驳难猥杂。其行曾不能望见象山、阳明之伦,其识解更卑于永嘉,而辄敢诋朱氏之学,庸非今日之病哉?
安庆府学,历代屡有损坏修复。今某来抚此土,又值其年久功敝,乃合官民计量,出财而修之。自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毕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门庑阶砌及旁附祠,靡不整饬。吏民请志其事,余幸当海宇清晏、库序大兴之日,临勉斋之旧治。余仰企勉斋道德,而渺不可追,惟近推圣天子崇教之心,而远循朱子勉斋之旧训。愿诸生入是学者,一遵程朱之法,以是为学,毋迁异说。至其修建兴革之细碎者,则不足载云。
(节选自姚鼐《安庆府重修儒学记》)
【注】①象山:陆九渊,因其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创立“心学”,与朱熹“理学”相异。永嘉:即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成鼎足之势的学术思想流派。②阳明: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明代思想家。
材料一画线标红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自望溪A方氏B章C称D海内E上接F震川G推H文家I正轨J刘海峰K继之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凡,指总共、一共,与《项脊轩志》中“轩凡四遭火”的“凡”词义相同。
竟,指完成、终了,与成语“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竟”意义和用法相同。
桐城派,中国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不重堆砌辞藻,力求“清真雅正”。
庸,表反问,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的“庸”词义不同。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姚鼐幼年时虽然家庭条件不好,自己也体弱多病,但十分好学;四库馆开设后,他被举荐为编修人员。
安庆府学由朱熹的得意弟子黄勉斋所建。他作为郡守忙于军政事务,最终无法实现以朱子之学教化一方的志向。
当时的评论者认为,方苞的文章凭借理性取胜;刘海峰的文章则以才华见长,但他在学识上可能比不上姚鼐。
姚鼐认为,陆九渊、王阳明等人都有卓越的才能,但仍然不免犯下贤智之人的过错,他们的学徒甚至给世间带来祸患。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
(2)学者稍有志于勤学法古之美,则相率而竞于考证训诂之途。
姚鼐修缮安庆府学的背景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