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古诗文阅读 题目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小题。六月,皇太子即皇帝...
组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小题。

六月,皇太子即皇帝位。罢浙江布政司参议王和、袁昱、陕西按察司佥事韩善为民。和等坐赃遇赦,吏部奏拟还职,上曰:“士大夫当务廉耻,三人皆贪污,岂可复任方面。”河南新安知县陶镕奏民饥,借驿粮千石赈救,秋成偿还。上谓夏原吉曰:“有司拘文法,饥荒必申报赈济,民饥死久矣。陶镕先给后闻,能称任使,毋责其专擅。”宣宗宣德元年二月,礼部进《籍田仪注》,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率天下务农,天子公卿躬秉耒耜,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侍臣顿首曰:“先王制礼有本有文,陛下言及此,苍生之福也。”三年八月,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五年春三月,上奉皇太后谒陵。还京师,道中见耕者,以数骑往视之。下马从容询稼穑事,因取所执耒三推。耕者初不知上也,中官语之,乃惊,罗拜。上顾侍臣曰:“朕三举耒,已不胜劳,况常事此乎。”人恒言劳苦莫如农信矣命耕者随至营人赐钞六十锭。已而道路所经农家,悉赐钞如之。上与学士杨溥论人才,溥对曰:“严荐举,精考课,不患不得。”上曰:“此恐非探本之论。若不素教预养,则人才已坏,犹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也。”时有僧自陈修寺祝延圣寿,上斥之,谓侍臣曰:“人情莫不欲寿。古之人君,若商中宗、高宗、祖甲、周文王享国最久,其时岂有僧道神仙之说!秦皇、汉武求神仙,梁武帝、宋徽宗崇僧道,效验可见。世人不悟,可叹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第 1 题 填空

文中画线标红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填写相应序号,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第2题 单选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吏部,旧官制六部之一,亦称“选部”“民部”,置尚书、侍郎等官,主管文武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B.

籍田,天子或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由天子、诸侯亲执耒耜在籍田上示范性耕作,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C.

顿首,古时“九拜”礼之一,又称“叩头”,行礼时,以头触地之后随即抬起而不作停留,其恭敬程度要次于稽首。

D.

稼穑,均从“禾”,都是形声字,本指成熟可收割的庄稼,后引申泛指种植五谷或从事耕耘收种等农业劳动。

第3题 单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饥荒时赈济灾民,官员们往往按法令程序行事,先奏后济。新安县令陶镕急民所困,奏请先调拨驿粮救灾,秋收后偿还,受到宣宗的赞赏鼓励。

B.

宣宗认为天子公卿行籍田之礼,不能仅是拿着农具耕个三五来回走过场,还需领会先王制定此礼的初衷在于为天下作表率,一定要真心实意。

C.

宣宗认为汉武帝、隋炀帝、唐玄宗在人口繁盛、国力富庶时不知戒慎而大兴土木兵戈,因而导致国家衰败甚至亡国,后世君主当警此鉴。

D.

僧人自发陈请修建寺庙来祈祷宣宗长寿,宣宗拒绝了,并将商周贤君与秦皇汉武等对比,来表示对世人执着于神仙僧道以求长寿的不赞同。

第4题 问答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士大夫当务廉耻,三人皆贪污,岂可复任方面。

(2)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

第5题 问答

宣宗与学士杨溥谈论人才,君臣二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题目信息
调研模拟 高中通用 元明清时代文言
-
正确率
0
评论
274
点击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