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两个字,写好人物动作
同学们,你听过“推敲”的故事吗?
故事讲的是唐朝诗人贾岛,有一天写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对诗中“敲”这一动词,诗人把握不准,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他反复琢磨也拿不定主意。后来,他请教了唐朝另一位很有名的诗人韩愈。韩愈说:“自然用‘敲’字好!为什么呢?因为在寂静的夜晚,‘咚咚’的敲门声更能烘托出夜的幽静,更能渲染诗的意境。”
贾岛听了
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用了“敲”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文中准确描写人物的动作是很重要的。在习作中,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我们都要写好人物的动作,需要反复推敲用哪些动词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某动作。
那么,
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动作呢?办法只有两个字,一个是“看”,一个是“想”。
只会看不会想不行,光会想不会看也不行。而且看要看得仔细,想要想得合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写清楚,写得有条理。
在这里,我们一起看看一位同学
写我国
女排名将郎平扣球的一刹那:
球不偏不歪,正好传到处在3号位置的郎平上方。郎平是闻名世界排坛的主攻手,素以“铁榔头”著称。只见她上前一步,
猫着
腰,眼睛紧紧地盯着正在下坠的球,纵身一跃,抡起右拳,
朝球猛地
一击。球像出膛的炮弹,“砰”的一声,重重地落在了对方的界内。对方措手不及,中国队再添一分,场上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郎平扣球是瞬息间发生的事,然而小作者却把它写得那么细致,那么形象。这正是小作者看得仔细,想得合理,选用的动词非常准确的缘故。
可是有不少同学常常为不能把动作写具体而烦恼。
如写爸爸抽烟,可能会这么写:
晚饭过后,爸爸抽了支烟
。
或者这么写:晚饭过后,爸爸抽出一支烟,他把烟点燃,就坐在沙发上抽起来。
或许小朋友会说:“抽烟么,就这么一个动作,有啥可写呢?”
那么,请你再来读读下面这位同学写的爸爸抽烟这个动作
:
晚饭过后,爸爸的烟瘾又上来了。只见他两手朝上衣口袋一按,咦?烟不放在这儿,放哪儿了呢?爸爸也实在健忘,难怪他做什么事都是丢三落四的。啊,想起来了,想起来了,烟不是放在下边口袋里吗?只见他从
下边ロ
袋里掏出一包没启封的中华烟,用小拇指轻轻地挑开商标封条,从盒里抽出一支烟来,然后他把烟在桌子上轻轻地掂了几下,放在嘴上,摸出火柴,“嚓”,点燃了烟。
烟点着
了,他轻轻地摇了摇火柴梗。火灭了,从火柴头上冒出一缕青烟。他坐下身,取过当天的报纸,边看报,边品茶,边抽烟。啊,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上面
【写作技巧】第20集 场面描写想写好,两道“加法”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