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扬州慢》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内容

理论 扬州慢 课文解说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DOCX   2页   下载0   2023-05-13   浏览413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892字   12积分
《扬州慢》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内容 第1页
《扬州慢》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内容 第2页
内容源自【教师用书】 《 扬州慢 》课文解说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柳永说“钱塘自古繁华 ” , 其实扬州也配得上 “ 自古繁华”这四个字。特别是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商贾往来,文人荟萃,到了唐代甚至有 “扬 一 益二”(《资治通鉴》卷二五九) 的说法,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益州,在扬州面前都只能甘拜下风。然而到了南宋,金兵屡屡南侵,而扬州因地处南北交通要道而屡遭兵燹,故辛弃疾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之语。建炎三年(1129) , 金军突袭扬州,迫使宋高宗狼狈南逃。后来由于“绍兴和议” , 双方停战了一段时间,绍兴三十一年(1161) , 完颜亮撕毁和议,率军大举 南侵, 扬州再遭焚掠,元气大伤。隆兴元年(1163)南宋遭符离之败,次 年金军再次渡淮攻 宋,迫使南宋朝廷达成“隆兴和议”。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年仅二十出头的姜 夔 经过扬州,眼见这 座过去繁华无比的都市如今破败不堪,感慨万千,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词的正文前有一段小序,交代了写作背景,亦与词作正文彼此照应。由于时值冬至,又赶上 “夜雪初霁” , 天寒地冻,进入这样一座萧条破败的城市,夜幕降临,又有悲壮的 戍 角响起,诸多能够引发人悲凉情绪的因素叠加在一起,促成了这首作品的诞生。 “千岩老人以为有 黍 离之悲也 ” 一句,显然是后来追记的。千岩老人即萧德藻,是姜 夔 的前辈,欣赏姜 夔 的才华,还将侄女 许配给他。 黍 离之悲则指《诗经 ·王风·黍离》表达的故国之思和今昔之感。 上阕开头两句很像柳永《望海潮》的开头,总括扬州的地位,是“名都” , 有“佳处” , 但当 “解鞍少驻初程” , 停下来看一看的时候,却看到了什么呢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有 学者读 此词,以为既是冬至,何来 “春风十里” , “难以索解”(彭玉平《唐宋词举要》) , 这是不识典故造成的。 “春风十里” 是借用 杜牧《赠别》 “ 春风十里扬州路” 之意,“春风十里”即“扬州路”。这里写其昔日之繁华,而今却已是“荠麦青青” , 成为一片片野麦丛生的荒地,上下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胡马窥江去后”点出了扬州衰败的原因, “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 则赋 予无生命的景物以人的情感,仿佛那废弃的池塘和残存的古木也在控诉着对战争的厌倦,不难让人联想到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世说新语·言语》) 。时至黄昏,凄清的号角声伴着寒风袭 来,回荡在这座荒凉寂寥的空城之上, 如何能不令人无限伤感 ? 下阕笔锋一转,悬想几百年前那个曾在扬州留
《扬州慢》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