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4单元测试(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单元复习 知识清单 单元测试 单元研习任务 写作 作业 答案 详解 DOCX   17页   下载351   2024-05-07   浏览303   收藏711   点赞895   评分-   17036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4单元测试(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1页
第一单元4单元测试(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2页
剩余1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 总分值:1 50 分 建议用时: 150 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现代文阅读( 3 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 材料 一 : 在唐以前的古代文学中,以忧患感为基调的作品是很多的。这些作品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所体现的主要是对于自己及亲友的命运而引起的忧患感,如宋玉《九辩》。第二类则是内涵更为深广的忧 世 之作,例如《诗经》中的《载驰》《正月》。这后一种倾向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优秀的传统之一,其代表人物是屈原。 屈原的作品,无一例外地蒙着一层浓重的忧患情调。关于《离骚》,诚如司马迁所云,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关于《九章》,从首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到末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 蕙 兮,心冤结而内伤”,忧患之感与《离骚》完全相同。 屈赋对读者 的强烈感染力主要来自它所蕴涵的忧患感,这种忧患 感当然 包含着诗人“信而见 疑 ,忠而被 谤 ”的痛苦,“美人迟暮”的惆怅,但是更重要的则是诗人对于国家、人民的命运的危机感:“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 芜 ”,“宁 溘 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那么,在屈原的时代,楚国是不是已经岌岌可危了呢?据史书记载,它当时还是一个“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强国。在屈原生前,楚国虽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几次失利,但并未濒于灭亡的危险。屈原作品中那种仿佛大难已经迫于眉睫的气氛,与其说是反映了当时楚国的实际形势,倒不如说是反映了诗人心中基于对现实的预感而产生的忧患意识,而这种预感和忧患意识正来源于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强烈的责任感。 屈原曾经被楚怀王委以重任,但是他不久就受到一连串的诬陷、疏远、放逐。在那个辩士四处奔走、朝秦暮楚的时代,屈原却情愿在“乃猿 狖 之所居”的流放地行吟泽畔,仍然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毅精神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时时刻刻把国家、人民的命运放在 心上,仍然强烈地感到自己对于国家、人民的责任:“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 舆 之败绩!”甚至当他要想以身殉国时,仍念念不忘国家的政治,并以古代的贤臣作为自己的榜样:“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虽然屈原的忧 世 预言与历史的实际进程相符合的程度不一致,但是,他怀着对国家、人民的命运的巨大关切,具有对于现实生活的深邃的洞察力,因而能够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当时政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隐患。这种对于历史演变的深刻
1600第一单元4单元测试(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