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源自【教师用书】
《
望海潮
》课文解说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当时词人途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的两浙转运使孙何
(也有人认为是杭州太守孙
沔
),于是写了这样
一首词投赠
。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词作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杭州自然环境之
隽
美、城市经济之繁荣、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借此表达对官员的赞美,
并希望得到提携奖掖。
词的
上阕总
写杭州的风光。开篇是一个总体定位,三句虽然说的都是杭州,但从三个不同的
角度出发,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表述:
“东南形胜”
,地理位置重要;
“三吴都会”
,社会条件优越;
“钱塘自古繁华”
,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而且从“东南”到“三吴”到“钱塘”,如同一个鸟瞰式的镜头不断推近,最终聚焦到杭州
一
城。接下来就是对城市风光的具体描述。画桥在
烟柳中掩映
,帘幕在微风中摇摆,在这令人沉醉的景象中,生活着
“十万人家”
。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形胜之地。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
罗着
锦,满目富足气象,果然是繁华之都。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杭州有主户约16.4万,客户约3.8万,大致可以推测在柳永写作《望海潮》的时代,“十万人家”恐怕也没有太多夸张的成分。
下阕则进一步聚焦到西湖一带。写杭州,不能不重点写西湖,西湖至今也还是杭州的核心
区域。
“重湖叠谳清嘉”
是一个总体性的概括,“重湖”指
西湖分里湖
、外湖,“叠献”
指附近
的山峦,
一
“重”
一
“叠”表现了景观的层次感,“清嘉”则点出了西湖景致的秀美风格。接下去又聚焦到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桂花和荷花,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花,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如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又如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
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
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者本是不同时节开放,词人却打破了时间界限,将其集中在一个画面里,且对仗工稳,遂成名句。下面开始写人物活动。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为互文见义,意谓无论昼夜,总有优美的歌声、乐声在湖面上回荡。而
“嬉嬉钓叟莲娃”
更描绘出一派和乐之景。而“千骑”三句从普通百姓转到地方官的身上,写其与民同乐,又不失排场、气概,“异日”二句则预祝其早日高升,投赠之意至此明了。
这首词从写作目的上来看,格调并不高,甚至有一点儿吹嘘政绩、粉饰升平之嫌;但除却这
一点,从词作本身来看,
《望海潮》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