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必 | 修 | 下 | 册
1.学习悼词结构的特殊性,把握演讲词结构的条理性和逻辑性。2.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悟其宽广胸怀和伟大精神。3.揣摩学习本篇悼词的语言,领悟字里行间真挚的感情。学习目标:
【前置学习】 恩格斯(1820——18951),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作者简介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他的逝世在欧美等国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3月17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参加者是他亲密的战友和亲属等。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于马克思所做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背景资料
开头(致其哀):介绍死者生前的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 时间、地点及其享年。主体(赞其功):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的成就、贡献、影响, 并简要作出评价。结尾(颂其德):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 提出要求。结 构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文体知识
第 一 课 时环节一 梳理文本 把握结构环节二 揣摩语言 领悟感情环节三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伟大的友谊 1844年8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见面,经过几天的朝夕相处,倾心交谈,两人从此开始了毕生的亲密合作和伟大友谊。 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恩格斯是马克思的钟声合作者和最亲密的战友,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使他们成为了最亲密无间的挚友。一、导入
3月17日 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革命导师表达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恩格斯发表悼词
① 述其哀(1—2段) 损失不可估量 对于历史科学 ② 理论上 发现剩余价值规律 科学家
5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教学课件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