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两则)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默读、诵读、联想、比较等方法,积累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及诗句,体会本单元7首古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内涵。
2.学生通过从体式、风格、手法及特色等方面梳理本单元古诗词,结合以前所学古诗词,了解古典诗歌的体式变化及不同的风格特色,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增进对诗人的了解,能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自主赏析诗歌,增强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
3.学生能够将所读古诗词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从古人处于逆境时直面现实的态度、不屈不挠的意志、忠于爱情的坚贞、忧国忧民的襟怀等表现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自己的品格。
教学设计
一
:理解诗作,探寻诗意
学习活动
一
:感受诗中真情
1.破解情感“密码”
(
2课时
)
(
1
)
默读理解,绘制图表
结合单元说明、教材中的注释、学习提示等,查阅网络或相关图书资料,逐一默读、理解7首古诗词。
(
2
)
积累梳理,制作手册
给本单元的7首古诗词制作手册。包含创作时代、作者、诗体、词语积累
(
有助于理解诗意的生僻词语,如“蚩蚩”“愆期”;跟现在常用义区别较大的词语,如“将”“乘”;蕴含古代文化常识或典故的词语,如“总角”“出师未捷”;偏义复词,如
“
公姥”“作
息
”
)
及思想情感概述,其中对思想情感的概述可以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修正。
(
3
)
发现问题,分组汇总
在自主学习与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分组汇总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词语理解类的,如对《离骚》
(
节选
)
中“美人”的理解,对《蜀相》中“自”“空”的理解;句式、手法与风格类的,如《蜀道难》典故的运用与所抒情感的关系,《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
陨
”所用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对《孔雀东南飞》结尾化鸟的情节与作品主体的写实风格是否一致的看法,《望海潮》与《扬州慢》开头的写法有何异同等。
(
4
)
针对疑惑,分类指导
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借助资源推送、组织讨论或指导点拨的方法逐一解决。对于没有什么争议的问题,可以借助资源推送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在组织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平等参与讨论或指导点拨。如对《孔雀东南飞》结尾的鉴赏,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就结尾表现出来的浪漫风格与诗作主体的写实风格之间的关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指导点拨学生从结尾表现出来的美好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联系席勒
单元教学设计举例(两则)【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