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谏逐客书》课文解说【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教师用书内容】

文学类(散文) 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第五单元 必修下册教师用书 DOCX   4页   下载0   2023-06-05   浏览287   收藏0   点赞0   评分-   3873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谏逐客书》课文解说【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教师用书内容】 第1页
《谏逐客书》课文解说【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教师用书内容】 第2页
剩余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内容源自【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 第 五 单元 《 谏逐客书 》课文解说 秦王政元年 (前246年),韩国派水工郑国到秦主持修建一条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修渠对秦国的经济有利,却会耗费大量国力,韩国以此疲秦之计来保护自己的安全。韩国的企图被秦发觉,秦王想要杀掉郑国。郑国为自己辩护说:“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被其说服,允许郑国完成了修渠工程。然而,这件事被那些因为客卿入秦而影响到自己权势的秦国宗室贵族所利用,这些人挑唆秦王说客卿入秦都是别有用心,应当全都赶走。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秦王接受了宗室大臣的建议,下令驱逐所有客卿。李斯是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 后到秦国游说,受秦王重用,任为客卿,因此也在被驱逐的行列。于是他为劝谏秦王不要逐客,写下了这篇《谏逐客书》。文章从秦国“跨海内、制诸侯”、一统天下的高度立论,从维护秦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反复阐明逐客之过,理足辞雄,情词恳切,最终说服秦王,使其收回成命。而《谏逐客书》一文也因此名扬天下,千古流传。 全文共四段。 第 1段以史实为据,举例说明客卿对秦国的贡献,彰显“逐客”之过。文章开门见山,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逐客”为“过”,一“议”,一“以为”,鲜明地突出了观点上的对立。接着,以“昔”字领起“缪公求士”“孝公用商鞅之法”“惠王用张仪之计”“昭王得范雎”四个史 实,历数秦国先君起用的客卿们对秦的贡献,使秦由“霸西戎”“诸侯亲服”到“ (六国)西面事秦”,最后“成帝业”。这几乎概说了秦的发展史,实证客卿有功,而且影响至今。段末,以一句判断(四位君主都靠任用客卿才取得成就)、一句反诘(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一句假设(四个君主若拒绝客卿,秦国不可能民富国强),步步蓄势,作出强有力的总结。此段首言逐客为“过”,却并不急于继续批驳,而是充分陈述客卿之功,这样既避免了过分针锋相对,又给秦王一个正面的良好印象,为下文批驳错误意见作好了铺垫。宗室大臣抓住郑国事件,刻意回避客卿 的贡献,李斯反其道而行,虽非直斥,暗地里却一寸不让,可谓明缓而暗紧。 第 2段以秦王之所好来类比,反复陈说,直击“逐客”之过。这一段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 (段首至“何也?”)以珠宝等为例,正面指出秦王对其 “致”“有”“垂”“服”“乘”“建”“树”的数件宝物的喜爱,并提出疑问:这些皆非秦所产,秦王却“说之”,为何?这是正面设问,引起关注。作者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入第二层(“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至“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谏逐客书》课文解说【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教师用书内容】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