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源自【教师用书】
《氓》课文解说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氓》这首诗共六章,以弃妇的身份和口吻,依次写了相识与允婚、相思与成婚、相爱与新
婚、遭弃与离婚,以至忆苦自伤、情断义绝等内容,展现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经历。全诗叙事线索清楚,情感变化明晰,描写生动细腻,人物形象鲜活,读来凄婉动人,是《诗经》中的名篇。这首诗篇幅较长,具有强烈的叙事性,有的学者认为此篇
“可作为短篇小说读”(陈子展《诗经直解》)
,
同时又仍然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第一章,直接从“氓”的样
貌行为写起,直叙其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写男子貌似忠厚能干,拿着布来换丝。短短八个字,可谓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这里“布”与“丝”对举,“布”应该是棉麻等织物(也作货币流通)
,
而不是铜铸的布币。以布易丝,表现了当时原始的物物交易商业模式。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两句,
一语道破“天机”
:
原来男子到来后即无心“贸丝”
,
只是打“我”的主意。“我”似嗔似喜之情,也尽在不言之中,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而
“送子涉淇”
的情意绵绵,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
的善意宽慰,字里行
间,又不知隐去了多少甜言蜜语。
第二章写女子的相思及成婚。她登上残破的墙垣,远望着男子的方向。
“
不见”使她
“泣涕涟涟”
,
“既见”
又让她
“载笑载言”
。悲喜之间,见出一个热恋中的女子特殊的情感状态,如或可睹,如在目前。当龟卜草占,皆示吉利后,“我”便带着自己的财物,嫁为男子之妻。诗歌至此,留下了小说情节般的悬念。
三、四两章平行而下,开头皆以桑树起兴,形成了一个对比鲜明的平行结构。当桑叶光鲜润
泽之时,斑鸠贪吃可以酿酒的桑葚,不醉自醉;如同女子沉溺于爱情,不能自拔。她自说自话,明知不能摆脱这样的沉湎,却若有若无地给自己敲敲警钟,真不知为醉语还是醒语。第四章
“桑之落矣”
,
暗示了婚姻的破裂。她日渐衰老的容颜,一如枯黄陨落的桑叶,成为被抛弃的理由。汤汤淇水,见证了她羞辱的归程。她品行无过,只因美貌不再,在
“二三其德”
的男子面前便没有了珍惜的价值。男子当年狂热追求她,是以色取人;如今抛弃她,则毫不掩饰地暴露出
虚伪的
本质。痴情女子负心汉,这悲伤的曲调从古弹到今,
令人感叹唏嘘!
诗的最后两章,是她对这场失败婚姻的反思。她
“夙兴夜寐”
的劳作,低眉顺目的服从,换
来的只有“氓”的暴怒。回到娘家,兄弟们不知内情的讥笑,如同往她的伤口上撒盐,加倍痛苦。凡此种种
《氓》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