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氓》赏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资料链接】

理论 范文赏评 高考真题 教材 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DOCX   4页   下载0   2023-08-26   浏览239   收藏0   点赞0   评分-   3654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氓》赏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资料链接】 第1页
《氓》赏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资料链接】 第2页
剩余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一单元 资料链接 《氓》赏析 马茂元 、赵齐平 《卫风·氓》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负心郎,诗人们曾千百次地用以作为创作的题材;然而今天我们读着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时代的遥远、题材的习见而厌倦。诵读之中,仿佛仍能听到女主人公催人泪下的悲怆呼声,仍能看到她那哀伤坚贞的感人形象。一首诗歌,何以能具有如此强大的、不朽的生命力呢?近代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说:“无论是创造艺术的艺术家,还是欣赏艺术的观众,都只需要普遍与特殊,或则说得更精确些,都只需要特殊化的普遍,即全归结和集中到一种独特心境的表现上那种普遍的艺术活动。” ( 《美学纲要》第二章 ) 克罗齐把这种能表现普遍的独特心境称之为“直觉”,直觉是每个人在一定情境中的心境和情感的表现。如果我们舍弃克罗齐在认识论上的本末倒置的唯心主义立场,将直觉视作激于现实而产生的,真实的不加矫饰的勃生的感情,那么这段话正道出了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包括《氓》之所以成功的第一义 谛 。《氓》的作者并没有任何文艺理论作为指导,他只是将即时即地 ( 一定情境 ) 所触发的忆念与感触 ( 独特心境 ) 一一写来。潜在意识的顺次涌现,感情节奏的自然起伏,衍成了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塑成了主人公浮雕 般具体 生动的形象。其寓神理于自然的艺术胜境,足以使后世的一切大手笔叹为观止。正由于《氓》产生于文艺创作的素朴时代,因此它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就更能启发我们去深入领会创作论中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作者主观意识,或称“独特心境”,在文艺创作中的重大作用。 全诗共六章,情节很简单,少女为一青年男子所追求,终于结成了夫妇,尽管她甘贫操劳,三年如一日;然而色衰爱 弛 ,最后仍逃脱不了许多弱女子共同的命运——丈夫变心。 后人可以从这首诗中分析出许多结构与修辞上的匠心来。它并不是平铺直叙事件经过。显然,三、四两章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于 嗟 女兮,无与士 耽 。士之 耽 兮,犹可说也,女之 耽 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 罔 极, 二三其德!”这是女主人公在三年婚嫁生活中所得出的痛苦的经验教训:“作为女子,千万不能沉溺于男女的情爱之中。男子沉于情爱,还可以自我解脱,然而女子一旦沉溺其间,就总是不能自拔!因为女子的感情是专一 不 二的,而男子却往往朝三暮四,纵其心欲而无所拘忌!”围绕着这一主旋律,前此一、二
《氓》赏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资料链接】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