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资料
:
18
个文言虚词
(
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
目录
(一)以
1
(二)之
3
(三)而
3
(四)其
4
(五)于
5
(六)为
6
(七)乃
6
(八)因
7
(九)所
8
(十)且
8
(十一)与
9
(十二)则
9
(十三)者
10
(十四)焉
10
(十五)乎
11
(十六)也
12
(十七)若
12
(十八)何
12
(
一
)以
(1)
介词
①
表示工具、手段,可译为:拿,用,凭借,按照
a
.
常
以
身翼蔽沛公。
(
《鸿门宴》
)
b
.
久之,能
以
足音辨人。
(
《项脊轩志》
)
②
表示提宾作用
,可译为:把,用
虽董之
以
严刑。
(
《谏太宗十思疏》
)
③
表示时间、处所,可译为:在,于,从
武
以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苏武传》
)
④
表示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臣
以
险
衅
,
夙
遭
闵
凶。
(
《陈情表》
)
⑤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率领,带领
欲
以
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
《魏公子列传》
)
(2)
连词
①
表示并列、递进关系,可译为:又,而,而且,并且
险
以
远,则至者少。
(
《游褒禅山记》
)
②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不译
樊哙
侧其盾
以
撞。
(
《鸿门宴》
)
③
表示修饰,可译为:地,而,或不译
木欣欣
以
向荣。
(
《归去来兮辞并序》
)
④
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便
阙秦
以
利
晋,
唯君图
之。
(
《烛之武退秦师》
)
⑤
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
以
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
也。
(
《烛之武退秦师》
)
(3)
助词
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可不译
受命
以
来,夙夜忧叹。
(
《出师表》
)
(4)
同
“
已
”
,已经
前
以
降及物故。
(
《苏武传》
)
(5)
复音虚词
“
以是
”“
是以
”
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可译为:因此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是以
见放。
(
《屈原列传》
)
(6)
动词
①
以为,认为
皆
以
美于徐公。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②
用,任用,是意念上的被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以
。
(
《涉江》
)
③
率领,带领
欲
以
客往赴秦军。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二)之
(1)
代词
①
代人、物、事,可译为:他
(
他们
)
,它
(
它们
)
,我
臣请入,与
之
同命!
(
《鸿门宴》
)
②
指示代词,
表示近
指,可译为:这,这种
之
二虫又何知?
(
《逍遥游》
)
(2)
助词
①
表示修饰,限制,可译为:的
沛公
之
参乘
樊哙
者也。
(
《鸿门宴》
)
②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师道
之
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师说》
)
③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蚓
无爪牙
之
利,筋骨
之
强。
(
《劝学》
)
④
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高考必备资料03 18个文言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