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一单元
资料链接
作者作品简介:楚辞与《离骚》、柳永、姜
夔
1.楚辞与《离骚》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
连称为
“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楚辞渊源于先秦时代楚地的歌谣。它受到《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6世纪有《越人歌》和《楚人歌》。《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到了战国中后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种文学样式。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楚辞》中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突出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代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关于《离骚》篇名的含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
有人据
《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
“
《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则当作于放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
说作于怀王
世被疏
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
世
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
王末顷
襄王初,
有说始作于
怀王时而
作成
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关于《离
作者作品简介:楚辞与《离骚》、柳永、姜夔【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