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孔雀东南飞》-高二语文名师精讲课堂(统编版选修下册)

孔雀东南飞 高二语文 名师精讲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PPTX   42页   下载0   2023-11-12   浏览206   收藏0   点赞0   评分-   4677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第2课《孔雀东南飞》-高二语文名师精讲课堂(统编版选修下册) 第1页
第2课《孔雀东南飞》-高二语文名师精讲课堂(统编版选修下册) 第2页
剩余40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与《木兰诗》以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成为“乐府三绝”。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全文(共357句,1785字,小序10句,53字) 汉代的音乐机关——一种音乐性诗体“汉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久叫“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政治讽喻诗唐代:撇开音乐,注重诗的社会内容,成为一种新乐府。如白居易的《新乐府》,未入乐,但自名为乐府。这里的“乐府”实际成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词、曲宋元后:有称词、曲为乐府的。 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现实的广阔和深刻叙事成分占很大比重注重人物对话、人物心理和细节描写常用铺排和比兴语言朴素生动杂言体和五言体居多诗末揭示写作目的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到汉末时,这种思想中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已深入人心,像刘兰芝这样被休,又被追再嫁,直至被逼自尽的悲剧,在追求幸福和爱情的青年身上时有发生。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叙述文章内容 情节内容大意起始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尾声(第2-6段)兰芝被遣(第7-12段)夫妻誓别(第13-23段)兰芝抗婚(第24-31段)双双殉情(第32段)魂化鸳鸯(告诫后人)(第1段)托物起兴梳理故事情节 小序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梗概及作诗缘由。“遣”、“逼”两字,集中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两字展开故事情节。 比兴开
第2课《孔雀东南飞》-高二语文名师精讲课堂(统编版选修下册)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