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
单元目标、编写意图
单元目标
1.对语言文字现象进行梳理、比对和抽象,自主探究、建构逻辑经验和知识,并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反思、完善这些经验和知识。
2.在辨析逻辑谬误时形成负责任、重证据、会质疑、讲道理的理性态度;在探究推理规则时激发从具体现象中穷究一般规律的探索精神;在探究论证方法时,敢于用逻辑的工具创造性地解决语言交流中的问题。
3.欣赏体味逻辑形式的紧致、匀称、简洁之美;学会区分谬误和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探究区分标准。
编写意图
一、单元编写的依据和理念
1.
落实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唯一专属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18个学习任务群中,只有“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
以下简称“语言任务群”
)
是单一关联“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任务群;而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28个单元中,又只有“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逻辑的力量”这两个单元
(
以下分别简称“词语单元”“逻辑单元”
)
是专属于语言任务群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逻辑是思维的重要准则。逻辑单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要落实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和语言任务群的相关要求,还起着为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夯牢基础,为思维训练和思辨读写提供方法的作用。
课程标准中22次提到逻辑,48次提到思维,3次点出批判性思维。其中涉及逻辑与思维的相关要求,归纳如下:
课程标准
相关要求
课程性质
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基本理念
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
学科核心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课程目标
1.
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
2.
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
任务群
探究作品的
“
论述逻辑
”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