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文阅读-1 白 鹭
春天的黄鹂(节选)
刘学刚
黄鹂,单是汉字,就已构成视觉上的灿烂了;单是音节,就已充满听觉上的(
宛
婉
)转了。“羽毛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古远的诗句就在枝条上
翠绿着
。面对此情此景,谁不耳聪目明?
仿佛凤凰
栖
于碧梧,仙鹤止于高松,(
)春天里的翠柳,(
)能展现黄鹂的全部美丽。鸟是树金黄的心跳,树是鸟翠绿的羽毛。黄鹂鸣于翠柳,是鸟在其中生命得以辉煌、人在其中心情得以超然的一种极(致
至)。黄鹂就这么一叫,
天就澄明了
,地就碧绿了,人就轻松了。
那是春天里一(副
幅)最美丽的画面:黄鹂早早醒来了,柳树早早就站在等待里,谁都不想辜负这明媚的春光。尽管这个春天来得太晚太晚,这是盛唐的秩序被打乱后第一个色彩(清
青)丽的春天。让花草落泪去。让马蹄纷乱去。蜀中的天堑之险,应该把喧嚣挡在外面的。浣花溪畔,有花便是韵脚,有水定在吟咏。
那一刻,诗圣走在黄鹂的歌里,黄鹂歌在诗圣的诗里。“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其中的一个,便是诗圣自己了。看着一行深受鼓舞的白鹭,诗圣把耳朵望成了八方。黄鹂唱着,诗圣
吟着
,两个黄鹂奏出千年不去的绝响。
(选自《牛城晚报》
2009.03.13
)
1.用“
√
”画出文中括号中正确的字。
2.“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诗圣
的《绝句》,请将这句诗补全
。
3.在文章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并造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自然的内容。
【参考答案】
1.
婉
致 幅 清
2.杜甫 一行白鹭上青天
3.
只有……才…… 示例:朋友之间,只有相互体谅,才能搞好团结。
4.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黄鹂的鸣叫抑扬动听。
杜
鹃
(节选)
郭沫若
杜鹃,敝(
b
ì
p
ì)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
(
b
á
o b
ó)
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
惋
,纯洁,至诚
……
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
类文阅读-1 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