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
二
单元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沈从文
、
冯至
、
贾平
凹
1.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作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地方军队当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共同编辑《民众文艺周刊》。1927年到上海,曾与胡也频、丁玲共同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了新月社的活动。1930年赴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主编北京《大公报》副刊《文艺》及天津《益世报》副刊,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是这一时期“京派作家群”的中心人物。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专著。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2.冯至
冯至(1905—1993),诗人、翻译家。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今涿州)人。幼年在家乡读小学。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开始写诗。192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本科德文系。同年
夏参加林如稷
等在上海主办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浅
草社停止
活动,与杨
晦
、陈翔鹤、陈炜谟在北京成立沉钟社,先后编印《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27年4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问世,奠定了冯至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同年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哈尔滨和北平任教。1929年8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出版。1930年留学德国,学习文学和哲学,以极大兴趣阅读德国诗人里尔克的诗歌。1935年在德国获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任教。1939年春到达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德语教授。1942年5月,诗集《十四行集》出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返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6—1947年出版中篇小说《伍子胥》和散文集《山水》。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原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3.
贾平
凹
贾平
凹
(1952年生),作家,陕西丹凤人。原名贾平娃。1967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1972—1975年在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到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工作。1980年调西安市文联《长安》文学月刊,任编辑。1983年起任陕西省作协专业作家。他的创作以小说、散文成就最为突出。贾平
凹
的小说风格多变,早期作品富于田园气息,单纯而清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作品有强烈的时代感,是现实性与文化寻根的巧妙结合;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作品
由热情
转入冷静,由关注外部世界转入探索复杂
作者简介:沈从文、冯至、贾平凹【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