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第三课时)年 级:高二 学 科:语文(统编版)主讲人:邢国英 学 校: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目标一 理解本小说隐喻、象征手法的效果。 目标三学习小说的叙事方法。百年孤独(节选) 目标二比较评析本小说与教材中其他作品的关系。
任务一:文学作品蕴含的寓意经常是用形象化的表达来实现的,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内容具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你这样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生活现象:“失眠症”导致的“遗忘”。 人物行为:乌尔苏拉,她是小说中最长寿的人。 生活环境:马孔多。百年孤独(节选)
任务二:分析艺术手法 小说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分析下面的内容在表现生活方面有什么特点。
任务二:分析艺术手法提供内容: 第6段,丽贝卡的帆布口袋里装着她父母的骨殖,“一刻不停地发出咯啦咯啦的响声”; 第12段,“失眠症”出现后,人们能在清醒的梦幻中,“不仅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
提供内容: 吉卜赛人抱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吉卜赛人带来了磁铁、望远镜和放大镜等“新鲜玩意儿”,两块磁铁要用一头大骡子和一群山羊来换,放大镜又要用两块磁铁加上三块金币。为了看一下从未见过的冰块,每人要付五个里亚尔,摸一下价钱还要加倍。务二:分析任艺术手法
任务二:分析艺术手法表现生活的特点: 加进了非现实的描述,具有奇幻效果。作者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迷离恍惚的虚幻结合在一起,通过极端夸张和虚实交错的艺术笔触来网罗人事、编织情节。往往采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变幻想为现实而又不失其真”的手法。其显著特点是:给现实生活变形;加入神秘、神奇,甚至古怪诡异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社会矛盾、政治斗争内涵。
任务二:分析艺术手法这种表现方式的效果: 如果说纯粹描述现实的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这种表现方式的作品则是社会的一面哈哈镜。虽然它蒙罩着一层神秘的外壳,但仍然是要描写现实世界。只不过,它没有采取纯写实手法,而是采用夸张、讽喻的方式,以图描绘和反映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现象。 本部小说,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比较本小说与卡夫卡的《变形记》在表现生活方面有怎样的关系? 都运用了营造荒诞情节
高二【语文(统编版)】百年孤独(第三课时)-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