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复活》教学设计:资料库+教材教案+教辅教案+习题教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DOCX   26页   下载0   2023-10-27   浏览214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9253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复活》教学设计:资料库+教材教案+教辅教案+习题教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第1页
《复活》教学设计:资料库+教材教案+教辅教案+习题教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第2页
剩余24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复活(节选) 资料库+教材教案+教辅教案+习题教案 资料库 【作家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他的作品包括文学、宗教、哲学、美学、政论等,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一个时代,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童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忏悔录》等。 【 背景资料 】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战争的重负和连年 饥谨给人民 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列夫·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他经过多年的探索、思考,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体会到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明白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列夫·托尔斯泰在相继完成了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后,已进入晚年的他,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他的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达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现实主义”。这无疑是他艺术探索的结果,同时更是他精神探索的结果。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他晚期创作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这在他的各种作品中,特别是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 【 作品简介 】 小说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女仆,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引诱后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 过了多年非人的生活。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多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他的行为感动了玛丝洛娃,使她重新爱上了他,但玛丝洛娃为了聂赫留朵夫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为伉俪。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 活。小说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 相关情节 】 1.玛丝洛娃的身世。 玛丝洛娃是一个农
《复活》教学设计:资料库+教材教案+教辅教案+习题教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