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创新教学设计52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优秀教案

志鸿优化 PDF   60页   下载0   2023-12-05   浏览305   收藏0   点赞0   评分-   99226字   4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创新教学设计52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优秀教案 第1页
创新教学设计52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优秀教案 第2页
剩余5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第二单元 阅阅 单元分析 卜卜 单元内容分析 (一 )整体分析 第二单元是一个文本研习单元,主要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展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 一支,从五四时期至今,跨越的历史时期较长,兼容中西方不同的思想与艺术流派,总体上呈现出多样性的形态。相较于中 国古典诗词曲赋、明清小说等文学门类,无论在思想内容与表达深度,还是在艺术架构与手法追求上,中国现当代文学都体 现了“现当代”这三个字所包含的时代性、继承性与擅变性。 从单元教学形式来看,单元学习主要采用文本研习和任务活动为主。其中还需要结合整本书阅读和部分细读,将宏观 与微观意识结合起来,既强调研读的完整性,也强调研究的深入性。研读中要努力做到理解、概括、反思和拓展,既要深人 文中作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含量,也要跳出作品,与当下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有“人”有“出”,强化文学阅读的效力。 (二)单元结构分析 本单元按作品体裁,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小说、诗歌、散文与话剧。 第一个部分是两位作家的经典代表作品的节选部分,一篇是鲁迅的经典名作《阿Q 正传》,一篇是沈从文先生的经典名 作《边城》。两部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发掘中国近代乡村视野中的“人”的属性。 《阿Q正传》采用了现实主义笔法,笔触聚焦 了辛亥革命后的时间点,在历史的新旧转折中,着重批判以贫苦雇农阿Q 为代表的国民身上的民族普遍心理“精神胜利 法”;而《边城》则掺入了田园牧歌式的浪漫笔调,环境设在与“战乱”“动荡”相对的偏于一隅的湘西,着力突出着在这个封装 的小环境中存留的原始、淳朴与善良之美。 第二个部分是两首现代诗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都属于诗歌现代化的两种:前者 是在文体上将诗继续模糊化,继续散文化,扩大了诗的内容含量,形式上也相应地更为灵活与自由;后者则在继承了中国古 典诗词中的格律韵律基础上,尝试借鉴了西方诗歌的某些艺术形式,尽管形式上自由灵活,但整体上没有破坏诗的韵味。 第三个部分是散文。尽管都是在写风土人情,但冯至的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在描写山村风貌剧变时,侧重上升到 历史、人生、自然等哲学高度,在充满感情的叙写中,不断突显理性的味道;而贾平凹的《秦腔》则以泼墨的语言,把“秦 腔”——秦音这一小点扩散至秦地之人、秦地生活以及秦地文化,落脚点仍是“人”。虽都是20 世纪的作品,冯文产生在四十 年代,与当时的主流革命主题不同,是时
创新教学设计52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