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Q正传
》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
了解鲁迅作品的时代特色,感受白话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2
.
通过细读文本,结合细节描写,归纳分析阿Q的个性特征,鉴赏和感知“阿Q”的艺术形象。
3
.
通过把握阿Q形象,探讨他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他的精神胜利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概括归纳阿
Q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学习
鉴赏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
难点:
探究人物性格的产生根源和人物形象的意义。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
课前预习任务
检测
1
.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鲁迅的小说多材于当时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
“
”
。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
代表作品
: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
《阿Q正传》收于《呐喊》中
)
散文集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2
.
《阿
Q正传》
简介
《阿
Q正传》小说紧紧围绕阿Q而传,自始至终以阿Q的活动作为唯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出了阿Q短暂而可悲的一生。小说
共九章
,每三章可构成一个部分。
前三章
写阿Q的
阶级地位
、
经济地位
,概括
勾勒出阿Q以“精神胜利法”为中心的性格特征
;中间三章写阿Q遭遇的压迫和剥削,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表现阿Q的
处境,揭示了时代矛盾;后三章写阿
Q在革命到来之后的性格变化和悲惨命运。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
。
3
.
写作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封建统治阶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
奴颜婢膝
,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又
摆出主子的架子
,进行疯狂镇压和盘剥。帝国主义侵略已到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地步,但他们偏要自称“天朝”,
沉醉在“东方精神文明”中
,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
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却追求精神上的胜利。
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醉教育,使劳动人民忘却了压迫和屈辱,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
奴才和顺民。
封建统治阶级已经到了死
2051《阿Q正传》2导学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