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海明威的艺术风格【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海明威的艺术风格【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 第1页
海明威的艺术风格【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 第2页
剩余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 三 单元 资料链接 编者注:由于参考的译本不同,文中涉及的人物译名和对小说语句的引用或与教材课文有所不同。 海明威的艺术风格 董衡 巽 按照一位海明威研究者的说法,海明威是美国现代影响最大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据这位专家的考察,在现代世界,凡是有知识分子的地方都知道海明威 ( 菲利普·杨《论厄纳斯特·海明威》 ) 。在世界范围内,实际情况是不是如此,我们没有调查研究,不敢下结论。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海明 威这个 名字也并不陌生。他的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过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又有新译。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 ( 1929,电影译名《战地春梦》 ) 、《丧钟为谁而鸣》 ( 1940,电影译名《战地钟声》 ) 和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 1952 ) ,不少人是熟悉的。但是,海明威是怎样的作家,他的主要倾向是什么?他的独创性表现在哪里?何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我个人认为,海明威的创作,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分析,有三个特色,也可以说有三个方面的创造。首先,海明威创造性地塑造了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人物形象。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憎恨和否定超越了当时一般反战作家对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认识,扩大到了对资产阶级文明及其精神价值的怀疑。因此,他笔下的人物痛苦到了麻木程度,除了个人 外感觉 别无可信,这种人生态度对当时及以后的许多作家曾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其次,他20世纪20年代那些生活目标被战争摧残了的主人公,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的人物典型,即所谓“硬汉子”。这是 些面对失败还奋斗 不息、身临险境而视死如归,从而保持了个人的尊严的“畸零人”。把这种精神升华到寓意高度的是《老人与海》中的渔夫。这是海明威在第二个方面的创造。 但海明 威最大 的贡献,在于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散文风格。195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诺贝尔奖时提到他“精通现代的叙述艺术”。英国作家、短篇小说 研究者赫·欧·贝茨说海明威的小说作法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都说明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关于他的文体,贝茨有一个比喻的说法,我觉得很是中肯:“海明威是一个拿着一把板斧的人。”这是说海明威的写法极为精练简约。粗粗看去,海明威的文体似乎很单纯:他常用结构简单的短句子,或者是并列句,用最常见的连接词联系起来;选用最普通日常用语,不大用形容词,要用也是最平常的词,而且常常重复
海明威的艺术风格【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