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第5.1课《阿Q正传(节选)》-高二语文名师精讲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阿Q正传 高二语文 名师精讲课堂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PPTX   32页   下载0   2023-11-05   浏览381   收藏0   点赞0   评分-   4702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第5.1课《阿Q正传(节选)》-高二语文名师精讲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第1页
第5.1课《阿Q正传(节选)》-高二语文名师精讲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第2页
剩余30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鲁迅Q正传阿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把握《阿Q正传》的基本情节和写作背景。梳理课文的主要情节,分析阿Q的形象。了解精神胜利法的特征和实质,体会作品的现实意义。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学习目标: 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让人难忘的典型人物,比一说到《红楼梦》,我们马上想到温柔多情的宝哥哥,多愁善感的林妹妹,精明能干的凤姐……在生活当中,我们往往能在身边的人身上,看到这些典型人物的影子!这就是所谓的“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鲁迅往往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方法去塑造典型人物。鲁迅对小说人物有过这样一段评论:“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为何拼凑?——为了使人物更具典型性!导入: 创作意图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曾说:我“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未能忘怀于当日寂寞的悲哀,这恐怕是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直接原因。《阿Q正传》选自小说集《呐喊》,创作意图: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魂灵”,“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我曾经仔细想:阿Quei,阿桂还是阿贵呢?倘使他号叫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而他既没有号......又未尝散过生日征文的帖子:写作阿桂,是武断的。又倘若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而他又只是一个人:写作阿贵,也没有佐证的......只好用了“洋字”,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阿Q名字的由来:之所以用Q,因为Q像没有五官的圆圃的脸,但有一条辫子,代表了当年汉人的耻辱。一个空白的脸,托一根辨子,体现出麻木的国民性,像被杀头也没表情的“吃爪群众”的脸。“阿Q是光头,脑后留着一条小辫子,这Q字不就是他的形象吗?”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原是应该极注意的。传的名目很繁多:列传、自传、内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而可惜都不合。“列传”么,这一篇并非和许多阔人排在“正史”里;“自传”么,我又并非就是阿Q。说是“外传”,“内传”在那里呢?倘用“内传”,阿Q又决不是神仙。“别传”呢,阿Q实在未曾有大总统上谕宣付国史馆立“本传”……其次是“家传”,则我既不知与阿Q是否同宗,也未曾受他子孙的拜托;或“小传”,则阿Q又更无别的“大传”了。正传:总而言之,这一篇也便是“本传”
第5.1课《阿Q正传(节选)》-高二语文名师精讲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