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为了忘却”,是不能忘却——读《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为了忘却”,是不能忘却——读《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 第1页
“为了忘却”,是不能忘却——读《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 第2页
剩余7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中 册 第 二 单元 资料链接 “为了忘却”,是不能忘却 ——读《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 李希凡 (一) 一谈到鲁迅的散文创作,人们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朝花夕拾》中那些纯朴的诗篇,浮现出幼年鲁迅的富于情趣的童心世界和多面的个性特征。譬如他 对隐鼠的 喜爱和同情,以及对媚态的猫的憎恶和仇视;对图书和绘画的爱好;对训练孝子的《二十四孝图》的怀疑与反抗;对迎神赛会的憧憬与向往;以至于对“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活无常的歌赞;包括他对百草园的抒情, 三味 书屋的“乐趣”。这一组使作者“时时反顾”的“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的回忆性记事散文,通过它们写的事和人,显示着作者的爱憎,闪烁着批判的锋芒,特别是由于作者不时地要向“帮助军阀”的文人学士投掷出匕首和投枪,所以渗透着那“思乡的蛊惑”的,往往在抒情中 蕴蓄着 讽刺的笔锋。它有率直的、尖锐的批评,如《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但更多的是在亲切平易的叙述中寓有褒贬,在事实抒写里含着爱憎,如《五猖会》中写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琐记》 里写衍太太 的教唆使坏、散播流言,读者虽未听到直接的批评和揭露,却在这“回忆的记事”里看到了不满和憎恶。 这一切,都是有别于鲁迅杂文的写法,也有异于杂文的风格,而显示了散文的独特的个性。这种散文的个性特征,虽然在我国古代散文文学中就存在着,但它的取得独立的发展,构成独立的文学体裁,却是在“五四”以后的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就曾指出:“……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这里当然是把散文小品作为一体说的 ,特别是包括在鲁迅笔下得到独创性发展的杂文在内。但是,我觉得,尽管鲁迅所讲的这个“散文小品”含义较广,他仍然是把记事散文看作独立的文体。他在《自选集·自序》里,讲到“可以勉强称为创作的,在我至今只有五种”的时候,十篇《朝花夕拾》正是其中之一,被称作“回忆的记 事”,实际上也就是鲁迅作品中的散文代表作。我们所以说它是代表作,是因为这类文体的作品,鲁迅并非没有再写过,就以幼年时代的“回忆的记事”的题材来看,可以说直到晚年,他的写作还在继续着,如《我的种痘》《我的第一个师父》《女吊》等篇,有的是逝世前夕才写出来的。 此外,被作者编入杂感集的,还有别一种类型的作品,如《忆韦素园君》《忆刘半农君》《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等篇,因其记事怀
“为了忘却”,是不能忘却——读《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