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
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明确文章行文思路。
2.深入探究文本,分析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情感内涵。
3.研读文本,思考本文写作意义,提升自身思想高度。
【
课前学习任务: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
】
*夯实基础知识
1
.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
_
___________
,后改名
_
___________
,
字豫山
,后改
_
___________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
_
___________
》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主要作品
小说集:
《
_
___________
》《
_
___________
》
,
论文集:《
_
___________
》,散文诗集《
_
___________
》,
散文集:《
_
___________
》,
杂文集:《
_
___________
》《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
_
___________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3.写作背景
1930年3月,“左联”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而此时正值第二次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
4
.
杂文的基本知识
杂文的基本知识
基本简介
主要特点
典型作品
【
课上学习任务
】
任务活动
一
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
任务活动
二
通读文本,明确字词结构
任务活动
三
深入文本,
品析人物
形象
任务活动
四
走进人物,品味情感内涵
任务活动
五
研读内容,品悟写作意义
任务活动
二
通读文本,明确字词结构
【情境设计】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课中,我们首先要通读文本,通过查询工具书、辅助资料等形式掌握文本中的生字词,从而进一步划分文本结构,确定文章的整体框架,为下一步深入阅读文本打下坚定的基础。
1.基本字词
明珠投暗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随事迁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挈妇将雏
:
_
《为了忘却的记念》导学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