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报告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报告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 第1页
报告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中 册 第 二 单元 资料链接 报告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陈 坚 报告文学,既是具有浓厚新闻性的真实的“报告”,又必须是充分形象化的生动的文学。正如《包身工》所成功地实践的那样,它不仅要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来揭示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同时又必须借用文学的形象性来描绘这一幅幅血淋淋的图景,进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夏衍是位深谙多种艺术形式的文艺大家,他以精湛的艺术构思和技巧,在力求真实,丝毫不虚构和夸张的前提下,出色地表现了深刻的主题。 对于报告文学来说,读者首先关心的是报告的事实内容。他们只要事实,只要真相。作者可以而且应该表达自己鲜明的倾向和爱憎,但是这些必须寓于事实之中。作者不能把他的哭泣或欢笑 照直地 倾吐出来,而是要渗透在、凝结在那使人哭泣或欢笑的对象里面,这样即令读者在字面上看不见他的哭泣或欢笑,但形象本身使你不能不哭泣,不能不欢笑,只有这样,作品才充分显示出它的力量。夏衍说过: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不是一篇小说,所以我写的时候力求真实,一点也没有虚构和夸张。她们的劳动强度,她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当时的工资制度,我都尽可能地作了实事求是的调查。因此,在今天的工人同志们看来似乎是不能相信的一切,在当时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 事实是 最 雄辩的。夏衍在《包身工》中总是力求真实,力求准确地表达真实的生活事件,决不任意夸张或缩小,以至使“报告”失实。试看作品一开始对包身工起身以后的日常生活的描述: 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 推移着 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锣”。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 被揽动 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类似这样的叙述文字十分具体、生动,翔实无误,这里所描述的一切,都有可靠的事实根据,确凿无疑。同时这些叙述又是那样形象、逼真,绘声绘影地表现出这些女孩子们就是经常生活在这种环境恶劣、动作忙乱、情绪紧张、令人难以忍受的状况中,过着一种正常人难以想象的非人生活。尽管作者没有什么修饰和夸张,却一下便攫住了读者的心,给以强烈的震撼和沉重的锤击,人们甚至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燃烧着的怒火的炙烤! 报告文学要
报告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