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知识清单
文化常识
《陈情表》 李密
1.关于作者:
李密(224-287年),本名李
虔
,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
彭
山区)人。西晋初年大臣。
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孝敬甚笃,名扬乡里。师事学者
谯
周,博览五经,尤精于《左传》。初仕蜀汉,拜为尚书郎。蜀汉灭亡后,参见晋武帝,召为太子冼马,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呈递《陈情表》,竭力推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坐事免官。《晋书·孝友列传》将他名列首位,誉之“以孝谨闻”。
太康八年,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
不
传世。
2.关于文体:
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下呈给帝王的种文书,属实用性文体。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刻,表以陈请,议以执异。”意思是说,“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请求的事由的;“议”是用来发表不同意见的。
“表”的主要内容不是劝谏君主,也不是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而是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己志。“表”的用处很多,包括了论
谏
、劝请、陈
乞
、进献、推荐、庆贺、慰安、辞解、陈谢等多种功能。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
顿首
,死罪
死罪
”之类的话
在数不胜数的表文中,广为传诵者都是将事理融于真情之中的,如孔融《荐祢衡表》、曹植《求自试表》、诸葛亮《出师表》、欧阳修《辞枢密制使表》等。其中《出师表》以
“忠”着
称,《陈情表》以“孝”感人,均堪称这一文体的典范之作。
3.其他知识:
①外:自己
一
房之外的亲族。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即“期服”“功服”。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
按关系
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期、功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②太守:又称“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③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人物,向朝廷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④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⑤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⑥拜:授官。
⑦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⑧除:授官。
⑨东宫:太子所住的地方,代指太子。
⑩拔擢:提拔、擢升。
⑪
结草:受人大恩,死后也要报答。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嘱咐他儿子
魏颗把
自己的爱妾杀了殉葬。
3600第三单元1知识清单 -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