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家孙犁及以其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2
学习从情节、人物、环境角度探究小说主题的方法;
3
通过赏析战斗情节和
细腻的
描写语句,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的写作特色;
4
弘扬抗日英雄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心。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从情节、人物、环境角度探究小说主题的方法;
通过赏析战斗情节和
细腻的
描写语句,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的写作特色;
难点:理解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荷花淀吗?荷花淀位于河北省中部的白洋淀地区。那里夏季荷花盛开,蒲苇摇曳,清风拂面,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的斗争十分激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组织起水上游击队,配合武装部队作战。他们平时努力劳动,坚持生产,一遇敌人进犯,就迅速地组织起来投入战斗,有效地打击敌人。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荷花淀》,就是一篇孙犁精心创作,赞美白洋淀儿女的小说。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认识“荷花淀派”
孙犁的小说大多取材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革命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的生活情景,通过日常生活的侧面以及武戏文唱的技艺,写人的命运、心灵以及故乡白洋淀的风光美和人情美。细腻婉约的文笔,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情诗风格,使孙犁的作品具有
“
诗化小说
”
的特征。
在艺术上,受孙犁的影响而形成了具有相似风格的创作,并以他的小说《荷花淀》而得名。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
本文是一篇小说。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把握主要内容,探究小说主题。从而培养小说阅读的方法,为后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本文也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学生要通过对重点段落、语句的理解分析,体会“荷花淀派”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的写作风格。以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斗争精神和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学习活动
(一)走近作者 了解荷花淀派
孙犁(1913—2002),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延安时期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
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
、
《荷花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