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泰山名人文化绪说【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资料链接】【教师教学用书】

常识(含文体、文学、文化) 其他基础 高考真题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教师用书 DOCX   5页   下载0   2023-08-03   浏览263   收藏0   点赞0   评分-   5088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泰山名人文化绪说【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资料链接】【教师教学用书】 第1页
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泰山名人文化绪说【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资料链接】【教师教学用书】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 七 单元 · 资料链接 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 ——泰山名人文化 绪 说 袁 爱国 泰山名人文化是以泰山为载体和对象,生发创造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山岳文化。这里所说的名人,限定于中国古代除帝王以外的名人文士。他们虽一般具有多种社会角色,但与泰山发生联系、参与创造泰山文化时,却多以文士身份出现。所谓泰山名人文化,专指为泰山所独有的人文景观,它实质上是名人与山岳结合,创造的一种精英文化。它是泰山文化的精华和灵魂,是中国山岳文化的优秀代表。 1.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 中国的名人文士,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排解的泰山情结。泰山之于他们,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具象,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心理象征。它直接起源于原始先民的泰山崇拜。 人类与山岳的关系天然密切。山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马克思称自然界为“人的无机的身体 ” ,人类历史很大程度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或者说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部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2页、85页)。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认识。《韩诗外传》说:“山者,万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 殖 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吐生万物而 不 私焉。”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们在心理与感情上对山岳总有一种依恋与温馨之情。对于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则认为是山川神灵对人类行为的不满和惩罚,只好用祭祀方式表示忏悔和崇敬。所谓“山川之神,则水旱厉 疫 之害,于是乎崇之”(《左传·昭公元年》),于是“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被列为古代帝王的“八政”之一,从遥远的帝舜时代,就开始“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 秩 于山川”(《尚书·舜典》)。这样,泰山由自然的山变为神圣的山,就不是偶然的了。 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肇始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对后世名人文士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 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曹植宣称“我本泰山人”,“俯观五岳间,人生忽如寄”,把泰山看作精神寄托与生命归宿。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创造了奇丽壮美的神奇意境,体现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鼓舞。苏轼、苏辙兄弟以未登泰山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自称“诗人爱山爱彻骨”的元好问,登泰山时“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与
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泰山名人文化绪说【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资料链接】【教师教学用书】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