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
三
单元
单元目标、编写意图
单元目标
1.阅读古代散文佳作,体会古人的情感、思想和人生感悟,把握文章承载的文化观念,从中受到陶冶,汲取智慧,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深入研读单元选文,在反复诵读涵泳的基础上,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理解作者抒发情怀、表达思想的个性化手法,赏析文章的章法和细节;学习自主选择角度欣赏古代散文作品。
3.结合体验与思考,进行对比与联系,集中研习古代散文;全面、深入地认识古代散文的体裁特点、艺术手法和多样风格,并尝试接触、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
4.在研习单元选文的过程中,理解古人是怎样“修辞立其诚”的;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封书信,做到说真话,述真知,抒真情。
编写意图
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意在让学生集中阅读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一理念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有以文言诗文为主体的单元所共有,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具体落实。
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共有四个文言诗文单元,与必修教材一样覆盖了经史子集四部: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第二单元以先秦诸子的作品为主(《礼记》虽为西汉人所编纂,但反映
的主要还是先秦礼制),可以视为必修下册教材第1课的拓展与深化;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第三单元是史传和史论,可以视为必修下册教材第2、第3
两
课和第16课的整合与延伸;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所选诗词从《诗经》直至两宋,与必修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同样具有反映“古代诗歌史”的意味,但时间跨度更大;本单元
则综合
选择了从
西晋到
明中期的六篇古代散文名作,体式变化多样,也略有“古代散文史”的模样。由此可见,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文言诗文单元都带有加深拓宽、比对归结的多重意图。值得一提的是,
非议论类的
文言散文是学生文言文学习中的大宗,但在前四册统编教材中并未设置专门的单元,相关选文也较少,作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散文单元,也是统编初高中语文教材的最后一个文言诗文单元,本单元应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选择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来组织本单元,所选古代散文作品都是“事”“情”“理”融为一体的佳作,在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方面都有着突出的
单元目标、编写意图【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