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中
册
第
二
单元
《
包身工
》课文解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各种黑暗势力残酷压迫下日益破产。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量无法生存的农村姑娘被“带工”老板诱骗走,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做包身工。包身工完全丧失了人身自由,被当作“机器”“罐装了的劳动力”,过着人间地狱的生活。另一方面,从“
一
·二八”事变以后,中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上海的工人运动重新抬头,日本资本家为了减少工人罢工的威胁,需要用包身工来代替“外头工人”,因此这一时期的包身工人数突然增加了。作者亲赴上海,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实地考察,目睹包身工的非人生活,用饱含血泪的笔,撰写了这篇报告文学,愤怒地揭露了这个人间地狱的真相,揭示了“没有法律,没有人道”的包身工制度必然覆灭的命运,表达了中国人必将起来反抗,粉碎自己身上枷锁的信心。
文章思路清晰,从“上午四点过一刻”出发,以双关的“黑夜”为终点,整体上沿着包身工一天的作息时间进行。通过对包身工住宿、饮食和劳动三个场面的描写,全方位地展现出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学习时,可以将全文分为四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11段):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兼议包身工制度的产生。作者首先截取了包身工晨起的横截面来描写。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地方,横七竖八地躺十六七个人,小小的空间里充斥着汗臭、粪臭和湿气,居住条件极其恶劣。晓
星方隐
,这些人就要被粗暴地喊
醒或者
踢醒,她们或者被骂为“懒虫”,或者被唤作“猪锣”,处境非常糟糕。在“面”的描写中,结合了“芦柴棒”这一“点”的具体例子,让人对这些女孩子的状况感到揪心。既然如此,她们为什么还愿意来这里呢?作者由此引出一个悬念,然后自然地介绍包身工的来历和身份,说明包身工制度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女孩子生活困苦不得不出去谋生,另一方面是因为“带工”老板为了从中渔利极力促成。包身工实际境遇的悲惨和“带工”老板花言巧语描绘的幻象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初步了解到“带工”老板代表的黑暗势力的虚伪狡诈和冷酷无情。
第二部分(第12-22段):描写包身工早餐的情形,介绍包身工制度的发展。在这部分,作者首先直接描写了包身工吃早饭的情形,每天两粥一饭,偶尔能够添粥,几乎没有菜可以吃,饮食条件非常恶劣。比起之前起床时的情形,她们这时吃早饭的样子(“一窝蜂地抢一般地盛”“歪着头用舌
舔
""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更让人同情;而“带工”老板娘的吝啬、冷酷
《包身工》课文解说【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