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中
册
第
四
单元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
易卜生
、
歌德
、
普希金
、
惠特曼
、
特
朗斯
特
罗
姆
1.易卜生
易卜生(1828—1906),挪威戏剧家。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一个商人家庭。由于父亲破产,只接受过几年小学教育。1849年开始戏剧创作,1851年担任新建立的卑尔
根民族
剧院编导,1862年改任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挪威剧院导演。1864年离开挪威,长期旅居意大利和德国。晚年回到挪威,他去世后挪威为他举行了国葬。易卜生的早期创作多为取材于挪威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民族戏剧,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自《布兰德》和《培尔·金特》等作品之后,他转入现实主义阶段,19世纪70至80年代创作的《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社会问题剧”为他奠定了世界性的声誉。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野鸭》《海上夫人》《海达·加布勒》《建筑师》等剧逐渐带有较强的象征主义色彩。易卜生是19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戏剧家。他不仅是挪威民族戏剧的奠基者,也对西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时期,他的许多作品相继被译介到中国,特别是《新青年》四卷六期为“易卜生专号”,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歌德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出生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一个上层市民家庭,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765年起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1771年成为法学博士。在赫尔德的影响下,歌德开始对德意志民族文学产生兴趣。1772至1775年间陆续写出大量早期的重要作品。1775年在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公爵卡尔·奥古斯特邀请下前往魏玛宫廷任职,担任国务参议,从此除1786年9月至1788年6月在意大利漫游外,长期在魏玛定居。1794年与席勒结为好友并密切合作。1832年在魏玛逝世。歌德的创作生涯跨越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前后,始终体现着时代的精神。他在诗歌、小说和戏剧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抒情诗《漫游者的暴风雨之歌》《冬日游哈尔茨山》,民歌《魔王》《渔
夫》《魔法学徒》,组诗《罗马哀歌》,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都是传诵久远的名篇。诗体悲剧《浮士德》取材于中世纪传说。传说中的浮士德博士原是一
个
与魔鬼定约,演出许多罪恶的奇迹,最后丧失灵魂的人物。歌德对这个传说进行改造,将浮士德塑造为不断追求知识和美、希望实现崇高理想的人类精神的化身。作品中魔鬼
靡
菲斯特也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含义。这个“总想作恶而总在行善”的形象,与浮士德既
作者简介:易卜生、歌德、普希金、惠特曼、特朗斯特罗姆【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