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赏析评论类札记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写作任务
◎执教:
赵霞
观察:王建稳
(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100080)
摘要:
围绕“报告文学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展开,借助单元写作任务,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把握报告文学的典型特征,学习赏析评论类札记的写作方法。以写作驱动阅读,以阅读催化写作,在读写融通中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关键词:
《包身工》;新闻性;文学性;札记
【原题呈现】
《包身工》用文学笔法报道真实事件,其中的人物、事件、环境都是真实的,但又运用了较多的文学手法,如塑造形象、刻画细节、营造气氛等,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入阅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就作品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写一篇札记。
【教学指引】
札记类型丰富,读书时记录下来的心得体会、点评鉴赏、疑问评论都属于札记,包括读后感、批注点评、文学评论等多种形式。《包身工》的札记写作定位为赏析评论类文章,是
基于课标
、学段学情以及单元研习任务等多方面的考虑。
新课
标十分
重视学生的
“
思维发展与提升
”
。写赏析评论,不仅要具备感受理解语言文字和文学形象的能力,还要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从任务群和学情看,
“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
任务群带有较强的研究性,旨在倡导学习优秀作品的写作手法。学习本单元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时,采用过旁批和点评的方式,学生暴露出这样的问题:一是空泛,重结论不重过程;二是零散,重局部不重全篇。所以,有必要通过具体的写作指导使其有所改善,有所纠正。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以写作任务为驱动,通过品味语言、鉴赏手法,深人理解《包身工》的主题,感受报告文学新闻性和文学性统一的特征,掌握赏析评论类札记的写法。整个教学过程采取学生点评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片段练习和整体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在读写
融通中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课例聚焦】
一、导入新课
师:
《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在报告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准确深入地理解作品主题,感受这篇报告文学的力量,今天我们采用点评赏析、撰写札记的方式理解赏读这篇文章。首先看一下本节课的核心任务
。
(投影)
新闻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包身工》之所以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是因为新闻性与文学性达到了有机统一。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你如何理解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文学性?请结合文本内容,写
D03写赏析评论类札记——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写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