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归去来兮辞并序》2导学案 -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同步备课 教案 学案 作业 答案 详解 DOCX   12页   下载810   2024-04-03   浏览264   收藏717   点赞2724   评分-   12187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归去来兮辞并序》2导学案 -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1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2导学案 -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2页
剩余10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 体会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田的决心以及他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怀。 3.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 难点 重点:通过理解情与景的关系来把握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难点: 辩证地看待陶渊明的“辞官归隐”。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任务检测 1. 作者简介 陶渊明 (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 谥 靖节, 世称 靖节 先生 。 东晋 末到刘宋初杰出的 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 “ 田园诗派之鼻祖 ”。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3.字词正音 瓶无储粟 ( ) 求之 靡 ( )途 田园将 芜 ( )胡不归 轻飏( ) 壶 觞 ( ) 眄 ( ) 流 憩 ( ) 矫 ( )首 遐 ( )观 出 岫 ( ) 景( ) 翳 ( ) 翳 西畴( ) 窈窕( )( ) 遑 ( ) 遑 耘耔 ( )( ) 东 皋 ( ) 心 惮 ( )远役 犹望 一稔 ( ) 4. 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亲故 多劝余为 长吏( ) 生 生所资( ) 眄 庭柯以 怡 颜( ) 悦 亲戚之情话( ) 乐 琴书以消忧( ) 或 棹 孤舟( ) 乐 夫天命复 奚疑 ( ) 古今异义 既 窈窕 以 寻壑 古义: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幼稚 盈室, 瓶无储粟 古义: 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策 扶老 以流 憩 古义:   今义:搀扶老人 悦 亲戚 之情话 古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5.解题 来 ,助词,无义; 兮 ,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 归去来兮 ,意思是“
3102《归去来兮辞并序》2导学案 -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